重读《沁园春 长沙》,我看到了一座肆意挥霍青春的城市。
以往学习和教授这堂课,总是感觉匍匐在伟人的光芒之下,自身感觉压抑,一切不甚分明,只会人云亦云,太多评论家给出太多权威的东西,让你的想象力和感受力无处藏身。
但是今天,我在看到领袖1911年第一次正式离开家门来到长沙时17岁时,我忽然冷静了下来。
等到十五年后,他再来到这个地方时,也不过32岁。
他“独立寒秋”,来到橘子洲头,因为这是他17岁时多次畅游过的地方。
长沙,对于主席来说意味着青春。
他的眼中全是青春的色彩,他的脑中都是青春的事情。
这是一座青春的城市。
所以,这里的山特别地连绵,这里的枫叶特别地红,水也特别丰盈,特别绿,特别清。鹰特别矫健有力,鱼儿特别灵动自由。
不忧,不惧,不惑,他们有的是精力,用不完的精力;有的是新点子,想不完的点子;有的是勇气和干劲。他们在这里挥洒青春,在这里激扬文字,在这里中流击水,逆风飞翔,好不酣畅?
少年不言愁,青春无极限!
如此肆意的青春,如此旺盛的斗志,如此热烈的年华,怎叫人不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