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宝贝上完画画课,我们回家。
马上就红灯了,我收了油,选择等下一个绿灯再走。
放假,给予我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休息,还是精神上的宁静,因此,生活的节奏也变慢了。
突然,冒出了一个衣衫褴褛的老人家。小家伙惊呼:“妈妈,乞丐!”我做了一个🤫(“嘘”)的手势,儿子识趣地闭上了嘴巴。
我迅速地把车窗关上,静静地等待着。他拄着一支木棍,一瘸一拐地来到我车窗旁,双手合十,嘴里念念有词(因为关了车窗,听不清楚)。我与他对视一眼,从钱包里拿出了五块钱,然后把车窗开出了一条缝,他麻利地拿了钱,放进了手上的一个脏兮兮的黄色袋子里,一边说谢谢一边走向了下一个“目标”。
我看还没转灯,从后视镜观察他的行动,他重复着那些动作,偶尔也有收获。
绿灯了,我稍有迟疑,还是继续前进。儿子终于忍不住了,说:“妈妈,那个乞丐是坏人吗?他会抓小孩子吗?”我笑了笑,说:“妈妈不清楚呀,所以赶紧关上了车窗。”他继续问:“为什么给他钱?”我说:“他需要钱呀!”小家伙听了,不再提问,他望向了窗外,也许在思考刚刚我说的那句很深奥的话呢!
到家,小家伙又问:“妈妈,那个不是乞丐吧?”我摸摸他的小脑袋,配合着说:“你怎么知道?”他说:“乞丐都是坐着等人家给钱或给吃的啊!”“噢!”,“嗯,也许他坐着没办法讨到钱或食物吧!”突然,他哈哈大笑:“那个乞丐真聪明!”
我亲了亲小家伙,说:“我的宝贝也是很聪明的呀!”他自然十分得意,叉着腰,说:“因为我有一个聪明的妈妈。”
我把他拉进自己的怀抱里,对他说:“儿子呀,遇到需要帮忙的人,我们有能力就得帮,但前提是我们要保护好自己。妈妈不清楚那个人是不是坏人,所以妈妈关上车窗防备着他。”小家伙点点头。于是,我继续:“我给他五块钱,对我们的生活毫无影响,但对他而言,可能意义非凡。可能他没钱吃饭,饿着肚子讨钱了。”小家伙捂着我的脸,亲了亲,说:“我妈妈真好,不禁对我好,对乞丐都好。”我仍然继续:“举个例子,我们帮助了100个人,但也许只有1个人是真正需要帮助,其他99个都是装可怜。但如果我们不去帮助别人,那会导致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得不到帮助而过得更加可怜。所以,可以帮助别人的时候就尽力去帮吧,也不要计较帮助别人自己得到什么,知道吗?”
小家伙听了我的一大段道理,乖巧地点点头。也许他并非理解,但我希望他可以拥有一颗善良的心,和行善的能力。
然而,最近出现了太多因善良而遭遇不测的事件了,让我们痛心疾首。很多家长因此教育孩子不要善良,遇到陌生人就离开,无论对方如何,都不要插手;顺势给他们灌输很多的“负面新闻”。其实,我觉得,教育无须过于极端,毕竟,在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也能做很多力所能及帮助别人的事情,就比如今天的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