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思考
我的感触:
1.我自己的金钱观念转变
我一直以来接受的金钱的家庭教育就是要存钱,要把钱花在刀刃上。
钱就是安生立命之本,只有存银行是最保险的。其他任何风险都不能冒。
但我遇到我现在老公之后,才真正开始心态转变。他有点偏享乐主义,总是说“喜欢就买啊,又不是买不起”。久而久之,我也成为了我妈和我姐口中的会花钱浪费钱的人。
但我知道我不是,只不过我有了新的理解而已。我会花钱去舍得投资自己,因为我知道一个更优秀,更有能力的人才能去挣更多的钱。否则只会陷入一种自己制造的困境,靠单位时间内加大劳动投入量去挣钱,比如接更多的兼职,重复无发展意义的劳动工作等。只会越来越累,自己又没长进,会一直待在那个阶层困境中爬不出来,但是又没有决心和勇气去换工作,去牺牲暂时的工资去增长自己的技能。
我会花2万来学习法语,会花7千来考PMP,学习理财知识,个人发展规划知识,我还会继续花钱去买知识,转化成自己的能力而这些能力会成为挣钱的潜力工具。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2.对孩子的金钱教育
自己已经跳脱出来,所以我非常明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这并不是说要拼命送去最好的私立学校,或者报各种补习班。而是在于家长的言行举止表露出来的格局,看法。我会舍得花几千为了带孩子去长隆体验一次,带她多次去香港,去广州图书馆,去深圳,下一个目标带她出国。我能接触到的我都一定尽早带她去接触到,我们一起去体验很多个第一次,我们以新鲜的眼光去感受,形成各自的感受,再交流想法。平时也会尽量带她去参加社会活动,多接触各种社会形态的人,以多样化的眼光和心态去看待世界,以开放性的心态去拥抱一切。这种深层次的影响和教育,不是各种补习班能带来的。同样是花钱,但目的不一样,收获的也会不一样。
我不会直接告诉她说买不起。我会告诉她我买得起,但是我觉得不划算,因为我会从哪几个方面去比较,得出还有其他选择的结论。就好像前天她爸看见一个活动,2件衣服50。我女儿说好贵啊。我立马补充说,你不能单纯的说贵,贵或者便宜一定是有一个比较对象,还要看商品本身的价值。你的两双鞋就300了,这2件衣服才50,不就相比之下划算了嘛。
我的理想生活,以自己感兴趣的为职业,为它而奋斗努力。同时工作时带着我女儿,让她感受到我的努力,我的保持学习的态度,让她形成自己的思考。
我希望我能在1年内带着我的小家,我妈我姐一家出国旅行。
我希望3年内能去法国读M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