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23

读完本文约需50分钟


书友,你好,欢迎来到非凡精读馆。

我们今天要讲的,是一本帮助大家在当今这个数字化的时代更好地生存和发展的书,叫《爆裂:未来社会的9大生存原则》。

这本书的开头就讲了一个发人深省的小故事,1895年12月28日,电影的发明者——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俩,在巴黎一家咖啡馆的地下室里,放映了一段五十秒的粗糙影像,记录了一家工厂女工下班、走出工厂大门时的情景。这段人类历史上首次放映的电影影像,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人们从四面八方涌向这家咖啡馆,以至于警察不得不出动,维持混乱的现场秩序。这之后,卢米埃尔兄弟又拍摄了数十部新的五十秒短片,并在整个欧洲和美国展示他们的作品。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卢米埃尔兄弟很快就退出了这个极具发展前途的新兴行业,还宣称“电影是没有未来的发明”。不过,这个现在看起来很愚蠢的误判,在当时却是一个很明智的决定。因为那时所谓的电影,只是一些女工下班、火车进站之类的单一场景,既没有宏大的画面,更没有动人的情节。所以,当人们的新鲜劲一过,他们就再没有兴趣了。

其实,不仅仅是卢米埃尔兄弟,很多发明者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工作成果的潜力,甚至像爱迪生这样的大发明家,在发明留声机后,也没有表现出更深刻的洞见。他认为留声机只是一台用来记录商人的口述信件,或者老人的临终遗言的设备,而完全没有意识到这种机器在音乐行业的巨大潜力。所以本书作者才说了一句很扎心的话:历史告诉我们,那些最接近技术核心的人,最不可能预料到这些技术的最终应用。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大多数人看待新技术时,都会犯一个错误,就是他们是从当前的视角来看待新技术。他们提出的问题往往是:我怎样才能利用这些新技术来加强或改进我现有的工作呢?而不是问自己:我怎样才能利用新技术,做一些过去未曾做过的事呢?

在这种错误的背后,有一个更基本、更深刻的原因,就是我们被困在了自己固有的心智模式之中,无法自拔。

在人类社会的每一个发展阶段,都会形成一套特定的思维范式,也就是被多数人接受或者说默认的一套信念、习惯、偏见和行为模式。这种特定的思维范式能让人们与环境相协调,更好地适应环境,在所处环境中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但同时也会造成他们的局限。

比如说,在工业时代,因为组织所处的环境相对稳定,变化较慢,所以经验很有价值。而一个组织的领导者,之所以能在组织的权力阶梯中处于高位,大多是因为他利用自己的知识、技能和经验,为组织做出过重大贡献。那再遇到重要的事情,我们自然会觉得,还是靠领导拿主意比较靠谱,所谓“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当然,领导也不能完全凭经验行事,更不能任性胡为,咱中国就有句古话,叫“打死会拳的,淹死会水的”。所以,领导做决策必须慎重,不能拍脑门,事先要做好调查、分析、研究、规划等工作,把这些和自己的经验判断结合起来,才是负责任的表现,所谓谋定而后动。为了保证决策的贯彻执行,就需要加强对下级的管理和控制,不能跑偏走样,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等等。

可社会是不断发展的,人的观念和行为模式形成后却很稳定,不会跟着社会的发展同步变化。这就会出现一种情况,就是社会的发展已经逐渐突破了某个临界点,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可很多人,包括很多组织的观念,还停留在前一个阶段,和现实脱节,还在用过往的经验和陈旧的知识,看待新的现实世界,那他们很可能就要为自己落后的认知买单了。

本书就明确指出,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等行业的革命性发展,现在的世界已经从工业化时代进入了数字化时代,可很多人的观念和认知与外部世界的发展不同步,有时差,还在用工业化时代的常识,理解已经变化了的世界,他们的思维亟待升级转型。

一、数字化时代的三个特征

那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数字化时代和工业化时代相比,都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01 不对称性

书中提到,相比于工业化时代,数字化时代呈现出三个非常明显的特征,首先就是就不对称性。

什么叫不对称性?不对称性是指,在数字化时代,一个很普通的人也能够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有这么一个故事,加拿大有一个叫戴夫·卡罗尔的音乐人,有一次坐飞机的时候,带的吉他被联合航空公司的行李托运员弄坏了。卡罗尔投诉了几个月也没解决问题,这要是在以往,卡罗尔估计也只能私下里骂骂,发泄一下情绪了事,最多也就是实在气不过,向法院起诉,要求联合航空公司赔偿损失。可卡罗尔生活在一个拥有YouTube和iTunes的数字化时代,他选择了用另一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卡罗尔写了一首叫《联合航空搞坏了吉他》的歌,拍成小视频,发到了YouTube上,短短一天的时间,视频就吸引了十五万次的点击。尴尬的联合航空公司立马让客服经理联系了卡罗尔,向他道了歉,赔偿了他的损失。三天后,视频的点击量达到了一百万次,导致联合航空公司的股价暴跌10%。一周后,这首歌在iTunes市场下载排行榜中排到了第一位,联合航空公司是既亏了钱,又丢了脸。

如果是在工业化时代,除非有大媒体关注这事,否则剧情是不可能这样发展的。可弄坏一把吉他实在算不上什么大事,卡罗尔也不是那种一言一行都引人关注的大牌音乐人,大媒体完全没有理由为卡罗尔发声。细胳膊拧不过粗大腿,卡罗尔大概率并不能把联合航空公司怎么样。可进入数字化时代之后就不一样了,虽然他只是一个小人物,也不是刻意要去网上搞事情,只是写了首歌表达一下自己的情绪,但技术的飞速发展,比如像YouTube、推特等数字平台的出现,让卡罗尔这样微小的个体,也有了发出自己的声音的机会,还让联合航空公司这样的大机构,阴沟里翻了船。

这个例子很好地说明了数字化时代的不对称性,普通个人在和联合航空这样的大公司打交道时,也有可能是强势的一方,借助数字平台强大的影响力,稍不留神,小虾米分分钟就能撂倒巨无霸。

02 复杂性

数字化社会的第二个显著特征是它的复杂性。

复杂性是指,在输入条件和输出结果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而是存在太多的可能性。比如说,我们都知道“蝴蝶效应”这个词,说的是南美洲亚马逊雨林的一只蝴蝶振动了一下翅膀,结果两周后在美国的德克萨斯引发了一场风暴。可问题是,亚马逊雨林的某只蝴蝶振动一下翅膀,必然会导致德克萨斯的风暴吗?不一定,很可能什么都不会发生。卡罗尔再遇到类似的情况,写一首歌就能让某家公司跌掉10%的市值吗?不一定,很可能压根就不会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很多人对蝴蝶效应都有误解,把它看成是杠杆作用,也就是小事情会产生大的影响。可蝴蝶振动翅膀之所以能引起风暴,是因为翅膀周边的空气系统发生了变化,并产生微弱的气流,这个微弱的气流又会引起周围空气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产生一个连锁反应,最终导致了德克萨斯的风暴。在整个过程中,有太多变量的相互配合,有些变量是可知的,比如初始气流的强弱,更多的变量可能根本就没法预知,这些可知和不可知变量中的任何一个,产生一个极其微小的变动,结果就会完全不一样。所以,亚马逊丛林里的某只蝴蝶振动一下翅膀到底会发生什么,根本就没办法预测。

而数字化时代的本质恰恰是持续和快速的变化,这就意味着从输入到输出之间,会有太多的意外和干扰,任何因素的一个小小的变动,都会对结果产生巨大的影响。这就决定了,我们在工作的时候,不可能再像工业化时代那样,通过自上而下的控制,以及制定出精细的操作条例,就可以覆盖所有的可能性。这就对我们传统上看待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比如说,近几年,一本叫《赋能》的书,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兴趣,原因就是作者在和恐怖组织作战时发现,依靠事先制定详细的作战计划这种传统的作战方式,根本对付不了高度松散和多变的恐怖分子,而作者通过实战和鲜血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教训,在当前快速变化的时代背景下,对各类组织的生存和发展都极具指导作用。这本书樊老师已做过解读,如果你还没有听过,强烈推荐大家去听一听。

03 不确定性

数字化社会的第三个显著特征是它的不确定性。

复杂性意味着未来难以预测,甚至根本就不可能预测,就像作者在书中强调的那样,麦肯锡收费高昂的咨询顾问、美国国家安全局的高级分析师,包括他们自己,没有人能告诉你,未来会发生什么。康师傅不会想到,真正对自己造成威胁的不是统一、白象、今麦郎,而是美团和饿了么。

我有一个朋友,做了十几年的锁具批发生意,可去年他已经被迫彻底转型,做别的生意去了。不过他可不是输给了同行,而是输给了政府的天网工程。这几年,政府的天网工程日趋完善,偷车贼伸手必被捉,只好金盆洗手,被迫从良,升级转型干正经事去了。偷车贼没了,老百姓的安全感大大增强,没人买锁具了,这可苦了我这个朋友,挣扎了两年,实在看不到希望,只得也转型另谋出路去了。

2017年,大润发被收购,创始人含泪离场时说的那句话,震撼了整个商界,他说:我们战胜了所有的对手,却输给了时代。其实,无论是大润发的例子,还是康师傅的例子,包括我那位做锁具朋友的被迫转型,都体现了数字化时代的不确定性对我们的冲击,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危机就会突然出现在我们的面前。

二、适应未来社会的九个原则

所以,数字化时代持续和快速的变化,带来了不对称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那么,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现实环境,在环境中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呢?本书作者伊藤穰一为我们总结了九大原则,也就是在数字化时代,我们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应遵循的九个最底层的逻辑,分别是:涌现优于权威、拉力优于推力、指南针优于地图、风险优于安全、违抗优于服从、实践优于理论、多样性优于能力、韧性优于力量、系统优于个体。这九个原则分别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一个一个来说。

01 涌现优于权威

第一个原则叫涌现优于权威。

我记得第一次看到“涌现”这个词,是在凯文·凯利的《失控》这本书里。所谓涌现,其实就是我们中国人常说的“三个臭皮匠能顶上一个诸葛亮”。或者用《失控》中的一句话,叫众愚成智,也就是在应对不对称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时候,众多底层民众的分散决定,比少数高层精英的集中决策要靠谱得多。

大家知道,在工业化时代,解决问题靠的是所谓的顶层设计,也就是组织的高层先去调查、分析和研究,做足这些功课之后,再制定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底层的员工不需要多动脑筋,听话照做就可以了。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有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少走弯路,避免无序和低效。

不过,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能在工业化时代能成为主流,是有前提条件的,就是那时组织所处的环境相对稳定,变化是例外,不是常态,所以,只要高层足够优秀,有能力、有经验、有责任心,他们是能把控局势的。

可到了数字化时代就不同了,变化成了常态,顶层设计不可能考虑到所有的干扰和意外,所以往往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这样顶层设计就显得过于理想化和机械化了。


所以,在持续和快速变化的时代,解决复杂问题更有效的方式,往往不是设计,而是尝试,也就是从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和要达到的目标入手,不断试错,快速迭代,小步快跑,逐步摸索出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高层权威的作用也变了,不再是事先的规划和设计,而是事后的总结和追认,也就是把经过实践证明有效的个体经验,上升为组织层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然后在组织中推广。

从这个角度我们就能够理解,为什么解决复杂问题时,众多底层民众的分散决定,比少数高层精英的集中决策要靠谱了。当环境足够复杂,各种变量、意外、干扰足够多的时候,解决问题更多需要去尝试,去试错。那既然需要尝试和试错,当然是越多尝试、越多试错越好,越有可能碰到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

这么说可能太抽象了,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蚂蚁找到食物后,是怎么确定最佳搬运路线的?

科学家观察发现,一旦蚂蚁找到食物,不管食物离蚁穴多远,也不管这中间的地形有多复杂,蚂蚁总能找到最优搬运路线,也就是距离最短、中间障碍最少的线路。那蚂蚁是怎么做到的呢?是蚂蚁有智慧吗?不是,单个蚂蚁的智慧接近于零。那是不是在蚁群中有一种更高级的存在,比如说蚁后是有智慧的,并且设计规划出了合理的搬运路线呢?也不是,蚁后其实也没有智慧,而且压根就不管搬运食物的事。那蚂蚁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

科学家研究发现,一开始的时候,每一只蚂蚁都只是随机选择一条路线,并且留下信息素作为记号。这样,众多蚂蚁就会在食物和蚁穴之间留下许多搬运路线。在路程最短、中间障碍又最少的那条路线上,相同时间内一只蚂蚁往返的次数最多,在路上留下的信息素的浓度自然也就最高,其他蚂蚁就会越来越聚集到这条信息素浓度最高的路线上来,然后留下越来越高的信息素浓度。在这种正反馈的作用下,最优路线很快就会被识别出来,所有蚂蚁很快就会聚集到这条路线上来。

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单个蚂蚁没有智慧,但当有了大量的试错机会,而且试错的结果可以通过信息素这种方式得到反馈,然后在下一次的试错中优化,蚁群中就会涌现出智慧,识别出最优的搬运路线。

这就是为什么在解决复杂问题时,涌现会优于权威的基本逻辑。它有两个核心要素,一是个体数量要足够多,可以进行大量的尝试和试错。二是个体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可以反馈,可以互动。这样,随着个体数目的增加,两个或更多个体之间可能的相互作用就会呈指数级增长,然后就会产生某些超越个体的行为特征,量变引起质变,众愚可以成智,三个臭皮匠就可以超过一个诸葛亮。

02 拉力优于推力

第二个原则叫拉力优于推力。

所谓拉力优于推力,指的是在持续和快速变化的时代,拥有整合资源的能力,也就是能够动员、集结和统筹各方面力量的能力,比拥有资源本身更重要。

书中有一个案例,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太平洋海域发生大地震,引发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大量放射性物质进入空气和海洋,造成自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以来最严重的核灾难。

灾难发生后,灾区周边的民众迫切需要一种叫盖革计数器的仪器,这种仪器能够测量空气中的辐射强度。可别说在日本了,即便是隔着太平洋的美国,都买不到这种仪器了。因为担心放射性物质会扩散到美国西海岸,美国人看到日本核泄漏的新闻后,也把市面上的这种仪器抢购一空了。缺少仪器,没法测量空气中的辐射强度,日本政府也没辙,因为测量的问题,他们在疏散灾民时甚至还闹了个大乌龙,把一部分灾民送到了污染更严重的地方。

当时身在美国的伊藤穰一也在发起救助活动,他创建了一个网上社区,让更多愿意为救灾做点事情的人参与进来。这些人讨论之后认为,虽然短期内大量产生盖革计数器很困难,但可以通过先少量生产一部分,然后指派专人用这些仪器去灾区收集数据,再建立一个共享数据网站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还有就是不能等着日本政府来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自己动手帮助灾民更靠谱。

于是,一家创客空间组织设计出了只有一个便当盒大小、便于携带的新型盖革计数器,一个众包网站帮助筹集到了资金,一家日本本地公司完成了产品生产,一群志愿者把计数器绑到汽车上走街串巷收集数据,然后另一群志愿者把收集到的数据放到一个共享网站上,供人们随时查阅……就这样,日本政府解决不了的问题,被一群志愿者轻松解决了。

为什么一群志愿者可以解决一个政府都解决不掉的问题呢?我看了这个案例后,有两点体会。一是要做成一件事,意愿是最重要的前提条件,就像在这个例子中,志愿者们是真心实意地想帮助灾民,为灾民做一些事情。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如果你想造一条船,你不需要发号施令,让甲去买钉子,乙去找木材,你只需要让人们向往浩渺无际的大海就可以了。发号施令是靠推力做事,让人们向往大海却是靠拉力做事,拉力是一种吸引,比靠推力做事情更有动机和意愿。

还有就是政府更善于靠储备资源来做事情,手头没有资源的时候,并不善于高效整合社会资源来把事情做成。这会有两个问题,一是不够高效,储备太多的资源,在需求出现之前,会是一种闲置和浪费。二是缺乏灵活性,这一点在快速变化、不确定性很强的环境中显得尤为突出。不确定性强意味着各种意外、危机不可预测,你不可能为所有的意外和威胁都做好物资储备,就像日本的3.11大地震,根据以往的经验,日本政府压根就没想到,在东北部太平洋海域会出现震级那么高的强震,更没想到会发生核泄漏事件,自然就不会储备相关的物资,结果灾难发生后,就手忙脚乱,乱了章法。所以,相比事先就为已知威胁做好物资储备,拥有在危机来临时,迅速整合资源,应对危机的能力,就显得更重要了。

就像伊藤穰一那样,虽然没职没权,但他懂得利用互联网高效整合社会资源,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先找到一群有动机、有意愿的志愿者,再通过互联网有序协调,把社会资源在最需要它们的时候“拉”进一项任务中来。所以,他比日本政府更高效,也更具灵活性,能在紧急关头做成日本政府做不成的事情。

03 指南针优于地图

第三个原则叫指南针优于地图。

这里的地图是指,做事情的时候依靠详细的方法、流程、步骤和标准,这是工业化时代最显著的特征。这种工作方式能够把员工工作时的随意性,纳入到一种制度规范中去,极大提升组织的效率。可问题是,进入数字化时代之后,持续和快速的变化带来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使任何组织都不可能制定出足以覆盖所有可能性的操作条例。可员工习惯了地图式的工作方式之后,一旦遇到例外的情况,他们就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应对了。相反,指南针给你的只是一个目标、一个方向,需要使用者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找到自己的道路。那很显然,在充满变化的数字化时代,这种工作方式更能应对环境中的各种干扰和意外。

来看一个例子。去年11月,我孩子学校组织了一次访课活动,请部分家长作为代表,去和孩子们一起上半天课,然后对老师的教学给出自己的反馈意见。我很有幸受邀参加了活动,一下午听了四节课,其中一堂地理课给我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

这节课教授的内容是“农业”,老师首先讲解了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副业这五种产业形式,然后又对每一种产业形式做了讲解,之后要求孩子们结合前期学过的知识,包括我国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和季风的情况,判断我国哪些区域适合发展种植业,哪些区域适合发展林业,哪些区域适合发展畜牧业等等。

老师提出问题后,课堂氛围马上就活跃了起来,孩子们争相发言,还不止一次有孩子因为意见不同吵了起来。这和我上学时的情况完全不同,我们那时候都是老师直接给出标准答案,然后让我们背熟背会的。

这种教学形式让我想起十几年前,我第一次听余世维的讲座时感受到的震撼。余世维说我们的教育太教条,缺乏启发性和思考性。比如说,上历史课的时候,讲到蒙古人西征的时候,总是告诉孩子们蒙古人是什么时候西征的,最远打到欧洲的哪里什么的,然后让孩子们去死记硬背。这种教育并没有什么意义,真正好的教育是能够启发孩子们,让他们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问题。

比如说,我们可以让孩子们试着从政治、经济、社会三个层面去分析,如果当年蒙古人没有西征,欧洲会发生什么变化?可能有孩子会这样回答:蒙古人当初如果没有西征,西伯利亚草原上的跳蚤就不会被带到欧洲去。那个跳蚤如果没有到欧洲去,就不会咬到欧洲人,欧洲人就不会得可怕的黑死病,二十世纪我们才知道那个病叫鼠疫。欧洲人如果没有得鼠疫,神甫和修女也就不会大量死亡。神甫和修女如果没有大量死亡,欧洲人就不会怀疑上帝的存在。欧洲人如果没有怀疑上帝的存在,就不会有意大利佛罗伦萨的文艺复兴。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如果没有发生,西方就没有机会领先世界。

这个分析正确吗?不知道,但是正不正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种教学形式能够训练孩子们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指南针式教学训练出来的孩子,当他们今后面对环境中的复杂和不确定时,显然会比那些接受地图式教育、死记硬背教出来的孩子,更有能力去直面挑战,解决问题。

04 风险优于安全

接下来,第四个原则叫风险优于安全。

这个原则听起来有些不太负责任,不过作者并不是要你无视风险的存在,而是指出,在数字化时代,风险的性质变了,承担一些必要的风险,能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收益。

在工业化时代,规避风险是组织管理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甚至说最重要的方面也不为过。这也不难理解,因为在工业化时代,一次失败的成本太高,组织难以承受。比如说,你有一个好的创意,想把它变成产品,那你得建厂房、上设备,再找一批人来设计和生产,人找来了还要培训、激励、考核,产品生产出来了还得建立渠道,铺货销售。这一个流程下来,花费的成本太高,万一销售不好你就得血本无归。所以组织不得不慎重行事,做好调查、分析、研究、规划,还得辅以一系列检查、复核、批准、生效的控制流程,这样才可以最大化地控制风险,保障组织的安全。

可进入数字化时代之后,全球产业链逐渐成熟,你有一个好创意,想把它变成产品,完全没必要再像工业化时代那样折腾了,通过整合资源的方式就可以低成本地达到目的。把创意变成产品,可以请专门的设计公司帮你完成,设计好之后可以找富士康这样的代工企业帮你生产,产品生产出来后可以直接放到网上去销售。哪怕销售失败也不会伤筋动骨,毕竟没有厂房、设备这些沉没成本,也不需要给大批员工发遣散费,更没有像员工培训、渠道投入这样的无形成本。一次失败的成本,比工业化时代要小得多,不会伤筋动骨,组织完全有能力重新再来。

另一方面,数字化时代的快速变化也使得以前调查、分析、研究、检查、复核、批准那一套不再那么有效了,因为很多机会稍纵即逝,等你研究好了,有把握了,黄花菜都凉了,要么机会过去了,要么别人捷足先登了。所以你看现在硅谷主流的做事风格,看到一个机会后,先是做出一个“够好就行”的产品快速进入市场,然后再根据市场的反馈,不断迭代和升级。而不是等调查清楚了,分析透彻了,研究明白了,再进入市场。硅谷甚至有一句名言说,如果你不为你推出的第一代产品感到羞愧的话,你就推出得太晚了。

所以,在数字化时代,组织最大的风险不再是传统上的决策失误,或者说判断失误导致的投资失败,而是错过时机付出的机会成本。在这种环境背景下,我们不妨更多一些冒险的精神,看到机会就先干起来,不要太多去考虑风险的问题,这样反而能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收益。

05 违抗优于服从

第五个原则是违抗优于服从。

违抗优于服从不是鼓励你和上司对着干,而是让你不要再做一个盲从者。

我们在前面提到过,工业化时代的组织管理讲究的是自上而下的控制,组织的高层制定出精细的操作条例,你的任务只是听话照做,严格执行。但数字化时代持续和快速的变化,使得组织的高层难以再把控局势,很多时候春江水暖鸭先知,你比你的上司能更早感知到环境的变化,也更明白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方式。所以这几年华为一直强调,要让能听到炮声的人来呼唤炮火。

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你的上司给你的指示不见得就是正确的,这时候我们要懂得,不要再像工业化时代那样,只是一个盲从者。用《孙子兵法·九变篇》中的一句话,这叫“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比如说,《基业长青》这本书中记录了一个小故事。诺思通百货的CEO诺斯特龙受邀去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演讲,有人问他,如果一位顾客拿着显然穿过的衣服要求退货,诺思通的店员会怎么处理。诺斯特龙回答说:“我不知道,这是真话。但是,我有高度的信心,知道事情会以顾客觉得受到礼遇和良好服务的方式处理。衣服是否收回要看特定的状况而定。我们希望给每一个店员充分的自由,自己考虑该怎么做。我们把员工当成销售专家,他们不需要规定,他们需要基本的指导方针,而不是规定。在诺思通,只要你遵守我们的基本价值观和标准,为了把工作做好,你可以做你想做的任何事情。”

所以,在新的环境下,对于上司的指示和组织的规章制度,员工可以服从,但不能盲从,而必须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

那我们什么时候应该服从,什么时候又不能盲从呢?我们非凡主讲人刘蔚涛老师讲解了一本书,叫作《可怕的盲从》,书中提出了三个标准,帮助我们判断什么时候应该服从,什么时候却不能盲从,以及当你的判断和上司不一致的时候,怎样智慧地不服从,而不是撕破脸和上司硬刚。很有意思的一本书,如果你没听过,可以听一听。

06 实践优于理论

第六个原则是实践优于理论。

这个原则和上面说的风险优于安全相关联,说的是啥呢?用我们中国人更熟悉的一句话,就是“摸着石头过河”。意思是说,在快速变化成为常态的数字化时代,计划和等待的成本,要比先实践再随机应变可能要付出的代价更高。

在慢节奏的工业化时代,干事情的时候做好设计和规划,能最大化地避免意外和失败,而在数字化时代,我们更应该强调的是行动导向,鼓励实践和尝试,凡事先干起来再说,即便失败了,也应该把它看成是一次廉价的学习机会。通俗点说,工业化时代强调的是先瞄准再开枪,而在快节奏的数字化时代,更有效的策略,是先开枪再调整。

比如说,曾经有记者问乔布斯做不做市场调查,乔布斯回答说,他不做什么市场调查,而是直接把产品摆到顾客的面前。

07 多样性优于能力

第七个原则是多样性优于能力。

怎么理解这个原则呢?这里边有一个关于智利的案例。智利是位于南美安第斯山麓的一个国家,由于历史的原因,一度经济滞后,连粮食都不能自给自足。爱管闲事的美国人觉得这事自己应该可以帮上忙,就派了一个农业专家团前往智利,为那里的人们提供技术指导,以提高当地农作物的生产水平。

专家团实地考察后发现,土豆是智利人的主要食品,可当地农民虽然已种了几千年的土豆,却没有发展出现代化的量产技术。比如说,产地位处贫瘠的高地,每块田地的形状不规则,而且布满了大石头,种植的品种高达十余种,各品种的土豆产量不一。收获土豆时,农民对于那些长在偏僻、地形崎岖等地方的土豆并不采收,只是任凭其生长,缺乏完整的收成规划。

针对这些问题,专家团很快就提出了改良建议,比如挑选高产量的土豆品种、广泛改良种植技术、除去巨石杂草重新整理田地等等。专家团认为,落实这些建议后可以大幅提高土豆的产量,基本可以弥补智利粮食不足的缺口。

事情似乎解决得很顺利,美国人觉得自己又做了一件助人为乐的好事,就高高兴兴地回了国,等待智利传来大丰收的好消息。可最终他们等来的却不是大丰收的好消息和智利人的感谢,而是他们的改良给当地的农作物产业带来了近乎毁灭性灾难的噩耗,粮食问题不但没解决,反而引发了更严重的饥荒。

怎么回事?为什么会这样?原来专家团只考虑了从作物品种、种植方法等可控因素方面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却忽略了不可控因素所造成的损害。比如说,当地天然灾害频发,霜冻、虫灾,甚至冬天来得早了一些,都可能影响到当年的收成。在这样严酷的自然条件之下,当地的土豆必须发展出抵挡灾害的能力。所以,当地农民会在灾害发生后,前往偏僻角落、巨石与杂草间,寻找幸存的土豆块茎,这些块茎都是具有相当的抗自然灾害能力的品种。这样,虽然当时可能会面临粮食不足的窘境,但来年却可以通过种植多品种土豆,来应付不同情境的自然灾害。

所以,多样化的产品品类、看上去并不科学的收成规划、专家认为没有效率的种植方式,却恰恰是智利农民求得生存的变通之道,也就是用一部分产量上的损失,换取总体上的粮食安全。

这个故事很直观地表明了,为什么在一个多变的、不稳定的环境中,多样性比能力更重要。虽然某品种的土豆产量要高一些,相当于能力最强,可在一个风险、意外频出的不确定环境中,一次意外就能让你全军覆没,颗粒无收。多品种虽然对产量有不利影响,但在面对风险时,却更有可能承受住冲击和考验。

08 韧性优于力量

第八个原则是韧性优于力量。

我们上面提到过的《赋能》那本书中讲过一个小故事。1953年初,荷兰遭受洪水袭击,损失惨重,一千八百多人死亡,对荷兰这种小国来说,这几乎是不可承受之重。事后,荷兰政府决心不能让这种情况再发生了。于是,荷兰政府花了四十多年的时间,修建了一堵全世界最长、最有力、最强悍的防潮墙,也就是著名的三角洲工程。然而事实证明,在一个不可预测的复杂世界里,针对已知威胁采取的强力保护措施,往往都不尽如人意,各种威胁不讲武德,可以从许多地方袭来。

1993年到1995年,瑞士阿尔卑斯山上的积雪融化,同时,受强降雨影响,莱茵河水位暴涨,洪水从三角洲防线的背面,也就是从瑞士通过德国境内涌向荷兰。荷兰再次变成泽国,二十五万人被紧急疏散,财产损失上亿美元。

这次洪水过后,荷兰政府痛定思痛,决定采取一种和以往完全相悖的防洪思路,不再试图和大自然对抗,而是降低河流两岸的堤坝,为河流建立了一些新的通道,使河流在不可避免地暴涨的时候,可以通过附近的农场泄洪。这些措施能够降低莱茵河、默兹河和瓦尔河的水位,增加这些河流在面对洪水时的“韧性”。

有记者评论说,在一个上千年来把堤坝越修越高的国家,新的防洪思路是激进的,甚至是离经叛道的。可一位防洪专家却解释说,如果你和大自然搏斗,大自然就会反击,水流需要自己的空间。新的防洪思路接受了这样的事实:洪水无可避免。这代表了一种观念上的转变,不再追求让荷兰免受洪水的肆虐,而是要让荷兰在面对洪水时更有“韧性”。

韧性优于力量这个原则是要表明,在一个复杂和不确定的世界里,我们必须承认,人类的理性不可能控制一切,所以,不要试图让自己免受所有意外的伤害,而是要保持韧性,在遭遇意外时能够迅速恢复和反弹。就像书中举的例子那样,当飓风袭来的时候,钢铁般结实的橡树会被连根拔起,可看似柔弱,但韧性十足的芦苇会弯下腰,然后在飓风过后迅速生长。

当然,这个原则我们中国人其实早就熟悉了,几千年前,大禹就发现,治水成功的关键不是赌,而是疏。老子道德经也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你发现了吗?智慧其实是相通的。

09 系统优于个体

最后一个原则是系统优于个体。

系统优于个体的意思是说,我们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能只考虑这件事情本身,还要考虑到这件事和它所处系统的关系,以及它和系统的互动,这样才能真正做好这件事情。

前央视主持人张泉灵发过一个微博,说她在中央电视台工作的时候和很多化妆师合作过,接触得多了,她就把化妆师分成了三个层次。

三流的化妆师就是化妆,也许他们手艺不错,但仅仅只是在给你化妆而已。二流的化妆师会带一些能保护你衣服的围裙,也会提前给你敷个面膜什么的。而一流的化妆师就厉害了,化妆前他们会去现场看灯光,会问导演整体节目的风格,然后再给你化妆。

然后张泉灵总结说,三流的工作就是自扫门前雪,他只是扫了而已。二流的工作会更进一步,开始关注用户的体验。一流的工作是了解上下游的工作流程,并且关注产品最终的效果,而不仅仅只是自己流程结束的效果。

这个例子很好地说明了,为什么系统优于个体。并不是说你手艺好你就是一个好的化妆师,就能够化出好的妆容来,因为在不同的灯光照射下,同样的妆容会呈现不同的效果,节目整体的风格对妆容也会有不同的要求。所以,只有放到整体节目这个系统中,充分考虑灯光、舞台、风格等因素,然后你才可能化出真正适合的妆容来。这就是“系统优于个体”的原因所在。

好了,到这里本书的解读就全部结束了,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小结。

我们先给大家介绍了数字化时代的三个主要特征,也就是因为持续和快速的变化带来的不对称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这三个特征使我们在工业化时代形成的观念和认知,和现实世界发生了脱节,如果还是用老的经验和常识,看待和处理新环境中的问题,那我们就会在现实中碰壁,为自己落后的认知买单。

那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新的环境呢?作者在书中为我们总结了九大原则,也就是在数字化时代,我们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应遵循的九个最底层的逻辑,分别是涌现优于权威、拉力优于推力、指南针优于地图、风险优于安全、违抗优于服从、实践优于理论、多样性优于能力、韧性优于力量、系统优于个体。这九大原则构成了数字化时代新的思维范式,能够让我们在新环境中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最后,还有两点要给大家提个醒。


一是这本书中的很多案例涉及到一些技术问题,缺乏相关背景知识的人阅读起来可能稍显费力,但并不妨碍大家理解书中的九大核心原则。在讲解中,我也选择和借用了更多简单易懂的案例,来帮助大家理解,这也是我们非凡精读馆的价值所在。希望大家能够记住这九个原则,并且把它们运用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去。

二是虽然我们强调了,数字化时代最显著的特征,是持续和快速变化带来的不对称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但并不意味着未来就完全无迹可寻,我们完全没办法为未来做任何准备。

比如说,亚马逊的CEO贝索斯在做商业分析时就指出,虽然未来无法预测,但至少人们希望用更少的钱买到更多的东西这一点,是不会改变的,那企业的努力方向就很明确了,就是怎样利用技术能力,把自己的运营成本降下来。甚至可以利用自己的经验和技术,帮助供应商,双方紧密合作,把整条产业链的效率提上去、成本降下来,最终实现自身、合作伙伴,以及消费者的多赢。樊老师解读过一本叫《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的书,书中就指出了我们可以从哪七个方面,为未来做一些准备,建议大家也去听一听,把这两本书结合起来,或许才能让我们更好地适应当今数字化的时代。


好了,这本《爆裂:未来社会的9大生存原则》的解读就到这儿了,感谢你的聆听。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1,423评论 6 491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147评论 2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019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443评论 1 28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535评论 6 38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798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941评论 3 407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704评论 0 26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152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494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629评论 1 34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295评论 4 329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901评论 3 31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42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978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333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499评论 2 348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