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让自己的孩子从事医护工作吗?
这是在医院陪护病人时,邻床的大妈闲聊时突然提出的问题,我们还未吭声,她女儿抢答了:“坚决不会!说啥也不能让孩子遭这罪!”
在 她的眼里心底,当医生护士是一种煎熬和折磨。
说实话,在医院那些天,我深深地受到了教育和洗礼,我的思想正悄悄地发生着改变。
以前的我对医护工作者是有偏见的,总觉得门虽好进,但脸难看话难听,他们高高在上,态度冷漠,而且爱宰客。身临其境后,才发现自己的看法是多么偏激狭隘!
不可置否,医院这地方,人人避之唯恐不及,但医护人员却铁定常驻常守,他们比一般人接触到负能量的几率要高出好多个百分点。春风得意时,人不会到这里来;家有喜事,人也不会和医护人员分享。当他想到红十字时,必定是身体有恙了。他到这里要分享交流的,不是开心和快乐,而是各种焦虑、不安和担忧。天天面对叫苦不迭的病号,他们怎能时刻保持愉悦的心情?不得抑郁症已是万幸,我们却在挑剔他们的脸色和微笑!真是过份了。
医院不是交易场所,买卖并不自由。只要病号上门,救死扶伤是你的天职,义不容辞。胆敢把患者赶走?不想混了吧!道德绑架轰炸过来,任你三头六臂也招架不住!
问题是,病号太复杂,遇到的并非清一色良民。亲眼目睹一个小护士被患者家属辱骂不止,她眼里憋着泪,站在一旁小心地道歉赔不是。而她,在第二次扎针没有成功后,吓得拿针的手已经开始哆嗦了。事后她自掏腰包替患者买了早餐,却没听到一句道歉或感谢。事后,我悄悄地安慰她,她一脸惊讶,道谢个不停,沟通深入后,她说自己这点委屈算不了什么,去年一手术大夫还挨打住院了呢!虽然术前签的有风险责任书,但患者断气后,家属情绪失控,迁怒于手术医生,大打出手。
“谁也不能保证遇到的病人都是明理的。算我倒霉。”她说这话时表情相当平静,但却深深地震撼了我:如果医患之间多一些理解该多好呀!不知怎的,那一霎,我头脑中突然闪过两张以前在哪浏览过的照片:一个是席地而卧、手术服还未来及褪掉的大夫,一个是有孕在身、斜歪在工作台的女医生。他们有一个共同点:累。
内心忽然生发出无限的敬畏和感动。
写这篇文章时,本地人民医院一位年轻的大夫突然猝死。他今年36岁,是两个女儿的爸爸,大的五岁,小的刚刚一岁。据悉,他在夜班后连续加班,做手术两台忙到深夜,回家一觉睡去,却再也醒不过来了。没几天又看到一则新闻:武科大附属汉阳医院呼吸内科医生30岁的周某在夜班中抢救四个病人后猝死,当时,第五个病号正在排队等候。他却永远倒在了自己的战场上。
救得了别人却救不了自己,真是令人痛心的事实。可气的是,有人还在指责在抱怨。现实就是这么残酷。
不要因为遭遇了一两个败类就否定整个群体。我们不妨都问问自己:你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从事医护工作吗?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请善待这个群体,因为只有如此,将来你的孩子才可能被别人温柔以待;如果你的答案和楼上的大姐一个样儿,更应该善待他们,因为我们总会有需要他们帮助的时候。如果都不从医,关键时刻,谁来救治我们??
作者 付卫平,偃师市实验高中语文教师,河南省骨干教师。爱生活,爱工作,爱阅读,爱思考,情感细腻,乐观开朗,坚持提升和完善自我,坚持赏识和励志教育,坚持做正能量的传播者,坚持以微薄之力影响身边的人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