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以瑰丽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道路。《诗经》实有三百零五篇,分风、雅、颂三部分。而“风”(又称十五国风)中的民歌则是全书精华之所在。
《氓》是国风中一首颇具代表性而又闪烁着独特的思想光芒的抒情叙事诗。它通过一个女子沉痛的独自,描写了一个被遗弃的妇女的不幸遭遇和她强烈怨恨的思想情绪,形象地反映了夫权桎梏下妇女的悲惨命运;为我们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富有独立人格和反抗意识的弃娉形象。
全诗共六章,章各十句。开章起笔,首先直书“氓”当年求婚之形象,氓笑嘻嘻地借着换丝向!我”求婚,用心之良苦,殷勤主动之貌态跃然纸上;“匪我愆期,子无良谋。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则通过女主人公的委婉安慰进一步反磐了他对“我”追求的热烈与急切,也衷现了女子的持重、善良和真诚。诗篇就此入笔,看似循序而叙,实则颇具匠心,为后文写“氓”的变心和丑恶、弃妇的哀怨和愤恨提供了极好的铺垫和对比。面对貌似善良的“氓”,纯朴至情的女主人公捧献出一片赤诚的爱。当她在絮絮情语中将“氓”送疆过洪水直到顿丘以后,便陷入了对“氓”炽烈的怀意与焦急韵盼待之中。婚期将临,她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与兴奋,常常登上圪垣,伫望着“氓”的到来。多少次因失望而伤心悲泣水涟涟;一日,她终于望见了来迎娶的车辆,登时一扫愁客,笑语盈盈。“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这种情绪瞬间的变化,活画出一个热恋中感情奔放的少女形象。第二章述写她强烈而真挚的相思j又~次为后来的遭遇巧设了铺垫——一个如此善良真诚,如此热烈地期待着爱情和幸福的少女结果竟惨遭被遗弃的羞辱和厄运,怎不令读者与她同哭、同怨而共鸣不平呢?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欢天喜地之中女主人公成了初嫁的新娘,第三章至第五章便转入对她婚后遭遇的叙写。新婚燕尔,“桑之未落,鲥沃若”,年轻的新娘艳若桃李,光彩照人,那“氓”也情深意浓,二人确曾渡过一段令人留恋的甜蜜生活。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 “桑之藩矣,其一 黄而陨”,女主人公的容貌逐渐衰败,“氓”之所谓情意也便如黄叶落地般消失殆尽了。昔日“蚩蚩”之夫君,一变而为一曲煞般的恶魔,他不仅“言既迷矣,至于暴矣”,粗暴地虐待对自己一片真情的妻子,而且无情地抛弃了她——尽管她“自我组尔,三岁食贫”,出嫁以后,一直伴丈夫过着又苦又贫的生活;尽管她“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在贫苦中辛勤地操劳家务;尽管她“夙兴夜寐,靡有朝矣”,从早到晚没有虚度一天;尽管“女也不爽”,从来没有丝毫的差错!她怀着不尽的委曲踏上了娘家的归途,又一次来到了洪河边,汤汤淇水溅湿了她的车慢,昔日情意绵绵,“送子涉淇”,今天却……,悔恨、忧伤、哀怨、愤懑,感情的洪永如汤游淇河猛烈地冲击着女主人公的心房。一个痴情而无辜的女子。被朝三暮四的丈夫无端地休弃了,这本来就够痛苦、够不幸的了,然而却得不到应有的同情,甚至自己娘家的兄弟还要“痒其笑矣”,讥笺于她!面对如此无情无义的丈夫,如此冰冷残酷的世道,女主人公清醒地认识到男人和女人在恋爱婚姻中的不平等地位,她痛呼“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阿极,二三其德”,勇敢地为自己申辩,强烈地谴责男子的彘心,并且以斑鸠贪吃桑葚面导致昏醉作比,沉痛地告诫姐妹们: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千万不要对男子沉迷过分,因为“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谎也”。这浸透着血泪的呐喊,确实振聋发聩l诗篇在这里把女主人公个人的不幸与许许多多妇女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从而使女主人公的悲惨遭遇具有了一种普遍意义。
第六章写女主人公与“氓”决裂。先是以当初“及尔偕老”的誓愿与如今“老使我怨”的事实对比,指斥丈夫的背信弃义;再是雌“淇则有岸,隰则有泮”的比喻,控诉丈夫的背信弃义;继而又追溯到两小无猜时的欢乐聚会与定情时的海盟山誓一诗句的跳跃反映出女主人公此时心绪的纷乱和感情的复杂,真实地表现了一个至情的女子决意要同自己曾经爱过而又负心于自己的丈夫一刀两断时复杂而微妙的心理梧动。痛定思痛,她终于下定了决心,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毅然同喜新厌旧的“氓”彻底决裂。这个断绝,学涵着多少痛苦呢?然而正是这浸透着痛苦的宣言,把她酊个性全部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使她的灵魂放射出美丽的j色彩:面对虚情假意、轻浮自私的男子,一旦识破本质,她就 不再缠绵,毫不犹豫地撒手拉倒,面对痛苦与不章,她悲哀伤心,委浊愤懑,但终于挺直了腰杆。这既是对一个男人的抗争,也是对那个冷酷现实的抗争,想一想该需要怎样的勇气,怎样的剐强啊!在她面前,那些只知褒哀怨怨而不思独立,不恩反抗的弃妇不免黯然褪色!
《氓》这首诗在叙事串带着浓郁的感情,在抒情串又显示了事倚的发展。“事”与“情”绵密交织,极其自然地震示了女主人公的性格从单纯走向成熟的历程。同时,谋碣布篇也颇具匠心:先从求婚靶相思写起,热烈喜悦之情溢于言外。第三章酋句比兴,喻新婚之情景;接着却突转笔锋,尽情抒发如长河决堤般被遗弃的激愤,奇峰陡起,感情大起大落,跌宕奔突,给人以巨大的震憾。四、五两章才叙写缘由,如诉如泣,令人心碎。最后一章交待结局,深沉冷静,耐人回昧不巳。全诗波澜起伏,变化多姿,章与章之间形成了强烈的跳跃,真实地表现了女主人公复杂曲折的心理活动。这种与内容完美结合的艺术形式,正表现出我国幼年诗歌在艺术上的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