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很深的夜,寂静如常。偶然几声犬吠,沉闷入耳、消弭无痕。黑色,此刻的统治者,不动声色,笼罩着这个有几千年历史的西北古城。
头顶一盏灯,眼前一块屏,枯坐在木凳上,我分明感觉到,那块笼罩半生的无形大幕,又一次缓缓地压过来,要把我拉回帷幕中……
要回去,很容易。只需放弃心头那始终闪烁、微弱的光,麻木自己,不再思索,接受庸常,努力做一个旁人眼里幸福的妇人,追求、展示、扩充、拥抱旁人都在艳羡的车子、房子、穿戴、吃喝……学会违心地赞美、接受被肉麻地吹捧,习惯于家长里短别人,也被别人品头论足……
时间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一年年过去。一辈子,不就如此吗?一辈辈人,不也就如此过去了吗?小城还是小城,日出日落、春夏秋冬,哼唱着不变的曲调,演绎着人生的轮回……
就这么些人,就那么些事,就那么些祖祖辈辈生活在一起的人。你认识的人,我也认识;你知道的事,我也知道。你说一句话,还没出门,就已经传出三条街去,我干点啥,还没干成,亲戚朋友们已经议论纷纷……
于小城而言,“混”应该是比较恰当的词吧。混得最好的人,成了市井传奇,混得其次的人呢,成了口头传说,再混得差点,荒诞一些的,出位一点的,成了段子主角,在众人口齿间流传一时。再要差一些,就啥都留不下,无人提起,生老病死,销声匿迹于人群。
如果没有在外上学,如果没有书籍和网络,我一定是这小城里再平常不过的一个中年妇女。每天走同样的路,做同样的事,我一定会逐渐适应,磨灭自我,碌碌无为混过一生。
只是,这些如果,都是我走过的路,读过的书,画过的画,看过的美景,体验过的风物,品尝过的美味……这些,在平庸的日子里,支撑我依然热爱生活。
都说人生如河,逝者如斯。对于一个热爱生命、用心生活的人来说,生命中流淌过的,绝不会是一缕清流,无痕无迹,而是用心体验、刻入心底的印痕。对生命和人生的爱越强烈,悲欢离合的感悟就越深,心底的印痕也就刻得越深,对今后生活的影响就越明显。
人到中年,生活的磨砺,磨掉了青春的模样,抹去了激情和冲动。但是,对生命和人生的思索,却随着经历的丰富,愈发强烈。对于“我是谁,我要做什么?”的追问,比以往更迫切。
当我环顾身边,想找到一个有着共同想法的人时,和往常一样,只有失望。小城之小,不在规模,而在文化,在于人文。楼再高,车再多,身边的人,还是吃吃喝喝,还是街坊市井,还是斤斤计较。多少年,多少事,没有文化进步,只见人文沦丧。这样的日子,还要过下去吗?
早年,曾有朋友对我说,你将终究不属于这里,不是人,而是心。当时只是一听,没有当回事。人生的路已过半程,忙碌半生,却不快乐,究竟为何?思来想去,每每想到这句话,心有悲戚、痛入心扉……
过去的,无论悲喜,都成往事,不可忆、不可追、不必恨。前路如何走,需要细思量。从小喜欢读书,喜好画画,一直到大学毕业。只是世事难料,毕业以后,却一直做着和文学、艺术毫无干系的工作。
在通信行业十八年了,这一行业竞争激烈,节奏快,一切以数据说话。每天醒来第一个念头就是:任务如何完成?这些年疲于奔命,追求着业绩、追求着拿更高的工资,业余时间,游走于各种人际应酬中……
放下了画笔,放下了阅读,也放下了对生命的体验,对人生的思索,对世界的探索。回想起来,当是这半生最大的损失吧!
时光飞逝,已过不惑。更需珍惜生命、热爱人生、热爱自己。开始写作,是我调整心绪、调适生活,面对自己,留下生命印痕的重要选择。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鸟鸣风吟,绿意初透,生命处处萌发,开始涂绘新的四季。人生如四季,看花开、赏夏雨、捡秋叶、堆雪人……
就这样吧,从现在起,梳理生命的印痕,无论悲喜,不关是非。一篇篇、一件件,忆过往,写现在,梦未来。
写作非我专业,更非专长。或许,写出什么,写得如何,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我会用心去写,写出始终闪烁在心底的光亮,写出我对生命、生活的热爱;写出自己的所思、所见、所为,一笔笔记录我的人生轨迹,刻下生命的年轮。待到老态龙钟时,翻开这些文章,一点点回忆这平凡、向上、丰富的人生。
那帷幕,放弃吧!我已找到了心中的光明,永不再回黑暗之中。我感受到的,不再只是消沉、失望和无助。因为,我已重回精神的世界,重拾创作的乐趣,找回迷失的自己。
还是那个黑夜,还是这座古城,还是那个枯坐入禅的我。不过,我已经在期待刺破黑暗的黎明,准备迎接光芒万丈的日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