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窥职场:当代大学生对职场的初步认识
1
这原本是我一篇暑期的社会实践作业,我选取了名为创新创业的主题报告,报告中写的是我兼职于一家医疗器械公司,实则这么说完全是给我20多岁卑微的自尊打掩护,我其实在假期里送外卖,当群演以此谋取微薄的零钱;反倒颇有心得体会,所以在报告里我以兼职的外壳套上外卖的灵魂,以微生物一般的视角,远望着,窥探着,职场、社会这座铜臭慢慢又温情泛滥的现代城市。
2
我以为,学习生活与社会生活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容错率极高,后者则错一步便是炼狱天堂之隔。然而,真正参与到其中的时候才后知后觉,觉得区别远不止这么简单,也算是终于明白为什么说生活和命运都是多舛的。刚入职场,一方面迫切地想证明自己的学识与价值,却总是无所事事无的放矢;而另一方面也是深深触及到心底防线的一点,就是那种浓浓的无力感,萦绕在心头如同暴雨前的低压槽,压的人喘不过气,甚至于自身的认知产生怀疑,觉得无论是所学还是努力在真实价值面前也不过如此,现实社会生活似乎没有一套稳定的,标准的衡量体系就像试卷没有了标准答案,而应试教育下的我们第一次知道了什么是素质教育,这是学校没教的,课本里学不到的,只能自己摸爬滚打。相比于久经世事的老油条们那些应届毕业生显得像是一部部刚出场的机器,只能进行规定操作不懂得变通,说明书里写的智能然而在生活里显得异常鸡肋。这也就是为什么普遍大学生创业者们初期困难重重的一个决定因素之一。因为创造一个品牌,达到某种影响力,光靠现有的理论知识或者说仅仅依靠所能学习到的知识是完完全全达不到的,那么多书籍名人传记都教如何经营,但受到启发和收益的人非常少,因为这些都是完全不能复制的,毕竟培养企业品牌不是在培养艺人,有固定套路,多方面资源,就算成了也只是一时的流量,达不到长久发展,企业亦是如此,资源要自己去找,找不找得到不说,就算发现了,如何竞争,如何维护,如何经营,这些都是问题,没有前辈领路,纯靠自己摸爬滚打真的是难上加难;必须要经历几次失败才能学会如何避免,还不一定能避免,大部分问题只能硬着头皮上,成功与否都是后话。
3
僻静的独处时光总能让人去学着思考,大脑在幽暗的角落里飞速转动,思维在四周的墙壁上回旋跳跃。我不知道短短三天为什么对我的打击是如此的大,甚至可以说是颠覆——两天时间便推翻了所有对于人格,社会,人际的种种美好幻想,甚至一走家门口的楼梯,就立马能感受到来自四周乌压压的混沌侵蚀着本就残破的身躯。似乎这几天都是阴天,但不下雨,这种天然的压力配合着阴暗的人性可谓天作之合,也许是我曾被呵护的,溺爱的过火了,才导致现在满心愤懑;现在学生都需要一种磨练,但绝不是直接进入社会,这样太突兀,太措手不及;我想学校各种学生会等,这种不便明言的风气可能就是一剂预防针吧。我记得曾被问过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可以在余生里一直重复一天,而这一天你可以自己选择,你愿意么?”我记得我原本的想法是选最爽的一天然后一直嗨到死,但走向社会工作的这几天,我的想法变了,我看到身边的人们每天千篇一律的生活,循规蹈矩的
4
经过几天的思琢不难发现一个问题:这些所谓的领导层、管理层们之所以会如此蛮横跋扈,一方面是对工作的态度,而另一方面则是一种不用负责的灰色地带,因为赦免了大部分责任,所以不用承担后果,才可以有如此底气,大刀阔斧,随心所欲,随性而为;什么叫不用负责?这要聊的很多,但不长篇大论的写在这里;举个例子,“标志”公司,法国乃至国际知名的汽车品牌,旗下也有诸多商业链,为之效力的员工不说上万,也有几千,庞大的商业体系,名副其实的有限公司,然而,该以什么标准才能证明他的存在?路上有许多印着狮人铜标的车,但它们不能代表公司;生产车间,流水线上的所有成千上万的工人们,他们也不行,因为就算一场大火烧了所有的车,解雇所有员工,公司依然在,依旧可以造新的汽车,雇佣新的工人;那它就坚不可摧了么?法官的一句话,下令强制解散其公司,那么就算一切都在,但“标志”公司也就此消失了。但是下以前没有这种集体想像的时候,人们的某件商品出了问题是要直接追加到个人身上的,比如某工匠开了间马车制造工作室,但他的车跑了一星期就坏了,人们告的就是的工匠本人,而现在的各种公司不同,就算你的产品再不堪,追究责任时,也是公司在受谴责。所以我说这就是灰色地带,少了责任,少了担当,少了对于后果的恐惧。
5
在实习单位体验的这几天,鲜有几乎了解到企业的发展历程,每次问起都只得到一句水到渠成来搪塞,现在在看来,其实这就是一个企业,一个品牌,乃至国家的发展历程,时刻努力,时刻学习,永远保持热情,一切的结果都是水到渠成,正所谓天道酬勤;然,这些都太过官方,问及过去,每个经历过创始阶段的经历者都有一段苦涩艰难的回忆,那些回忆根本不是印象里的吃不饱饭什么的,根本就是灵魂的煎熬,精神的拷问,对于自身信仰与热忱的一次次深深的质疑,无数人的冷眼旁观,名利场的尔虞我诈等等,那时抛弃了家庭,妨碍了感情,再一次化身机械,笃定的痴痴地坚持着梦想,再回首追忆起来,那时候像是在暴雨中竭力的吹着一簇蜡烛,妄图点燃火炬,获取温暖,看似不可能毫无希望的事情,他们坚持下来了,终于星星之火做到了燎原之势。但这依旧是不可复制的,他们也仅仅是运气好,选对了方向,才得以有结果,而全国那么多企业,众多创业者,又有几个像他们,又有多少人清楚自己的方向,亦或是陷在其中,执迷不悟,又或者扛不住竞争的激流,被人的阴沟里得势篡位;生活远比想象的要丰富,要跌宕,这也就懂得为什么好多公司虽规模不大,但底蕴可观,却不愿做大,只是因为他们怕了,这种怕不是担心,而是责任。扛起一家公司,意味着养活了好几个家庭,好多个子公司,小分销线,小作坊,小工厂·······牵扯的越多,责任也越大,他们不需犯任何一个错误,导致这个庞大的体系万劫不复,可能对于社会和国家来讲,倒闭一家公司根本无足轻重,然而那些无人问津的角落里,垮了多少个家庭,散了多少组织,又破碎了多少梦想。责任不是负担,也不是理由,它是什么?我学到的,它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