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书读的多了,难免遇到烂书。尽管根据我本人的挑书三大定律——“书名不超过七个字”,“书名不能有人称代词”,“腰封上面推荐人不能超过三个”,已经可以避开很多烂书。可是凡事都有个例外,总有一些道貌岸然的烂书把自己伪装起来,依靠高逼格的装帧与丰厚的回扣,努力让自己在一间间的书店里面长期占据显赫位置,从而就可以一本正经地挣着不明真相读者兜里的钱。
今天要说的这本烂书《丝绸之路》,其实比起去年读的那本《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还是多了那么点底线。原因在于我读了小半本以后,发现这书名写着丝绸之路,汉唐波斯,阿拉伯帝国怎么也得大书特书吧。这怎么十字军东征刚说了两次就跳到蒙古西征去了?再往后翻几页,发现大航海都开始了,阿拉伯帝国后来怎么样,波斯的政权兴替完全没有讲。难道这书买盗版了?印错了?翻回封面,还是得怪自己读书不仔细。这“丝绸之路”四个大字下面明明白白写着一行小字:一部全新的世界史。原来,这是要讲世界通史呀,但问题又来了,世界通史怎么希腊罗马,四大文明古国怎么这么节省?二十五章内容,第一章讲完耶稣就降临了,这速度是在玩《文明》吗?
再往下看,更是越看越气,你要正儿八经当世界通史讲也行,大航海多写点也没啥错,可是这英国宪政,法国革命,美国独立总得写上两笔吧。本朝从十三世纪以后就从书中消失,等再出现中国两个字二次大战都结束了。作者一定是反大国沙文主义者,大笔一挥,联合国五大流氓就剩英国大书特书。而且说是泛写吧,连英国某年某月某个什么侯爵参加了个啥舞会都写进去了,说是精讲吧,人家《光荣与梦想》一共四本,每一本都跟这本书一样厚,统共就讲了半个多世纪的美国历史。2000多年的世界史就来这么一本就打发了?都说挂羊头卖狗肉,这羊头挂着,卖的压根就不是肉。
要说这本书一无是处,多少还是冤枉了它。只是当时的希望太大,看了以后发现离我心目中值得摆在书店第一排的那个水平,差的确实有点远。这些年读过的这些史书,个人觉得可以分成下面几品:
史书中的第一品,自然属于《史记》《三国志》这样足以传世的名著,文笔优雅,考据详实,作者人品本身就是书的保证。后世翻开,那不仅是史书,同时也是文学书。
第二品的史书,要么是《明朝那些事儿》《如果这是宋史》《抗日战争的细节》这种,作者不一定要科班出身,可是写的东西没有东抄西抄,更不能弄些段子凑数,为了娱乐性牺牲了严谨性。文章情感细腻,文笔出色,读完令人唏嘘不已。要么是《秦崩》《楚亡》这种,作者科班出身,实地考据,推理严密,作者生花妙笔,略一润色,便生出无限遐想。这种书读完,对那段历史的认识堪称脱胎换骨。读一本书,收获到的是好几本书。
第三品,说是历史书,更像是小说,读起来畅快,可是难以建立系统性的认识,一本书看下来,只是谈资多了不少。书里的内容虽说有夸张,但是至少尊重事实。比如读过的俞天任的那几本,还有萨苏的部分书(老萨有些内容确实杜撰了),至少读起来非常愉悦。
第四品,比如去年读的写南北朝的几本。书的内容还是真实可靠,可是文笔确实乏善可陈。以写教科书的文笔写通俗历史读物,看完一本,情节人物留下深刻印象的没有几个。一本好的书,尤其是史书,不能都找着《左传》那种调调来写,那就不是书而是资料了,再牛逼的论文,你也不能直接拿来当书来读。毕竟书是要写出来让人愿意去读完,而不是写出来非逼着人读完的。
第五品,就是今天这本,没重点,没主次,史料杂乱,文笔差。说没重点,没主次,世界史这么宏达的题目。一个时期一个地区总得有个核心的事件和国家,核心事件和国家总有个核心人物。比如说文明,绕不开希腊罗马;说征服,匈奴,蒙古绕不过;说大航海,两个“牙”和荷兰英国这必须要说。既然是丝绸之路,那就好好讲讲这条路线上都发生了什么大事,有过哪些主人,有过哪些战乱和繁荣。说史料混乱,要么这资料是官修的,要么是野史,放在一起时一定得说清楚出处。这本书,尤其到最后讲伊朗和阿富汗时 一会儿是美国政府声明,一会儿是某国会议员在某个电视节目上的访谈。这两个的公信力能一样吗?这书要是晚出十年,现在美国这位总统的twitter是不是也可以作为信史来采纳了?
当然,除了这五品,还有最差的那一款,不入品的。比如某畅销书《xx就是这么个玩意儿》,这书写的是个什么玩意儿?《xx就是这么回事》,这书居然能上架,这叫怎么回事?这类书最大的问题在于,里面内容多一半是野史,多一半是野史本来也没什么,《三国演义》也是七分虚,三分实,可是人家绝不会当历史读物来卖。这种书也就图个乐,里面的东西漏洞百出,逻辑性几乎不存在,适合充当厕所读物。
很少写文章专门说一本书的非,这一本确实不得不说,花的钱姑且不论,浪费的那些时间实在是不划算。这里吐槽一番,估计会惹点是非,借着书先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