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的这本书,很有意思,是博物经济学家罗伯特·弗兰克的博物经济学著作《牛奶可乐经济学》,就是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解释生活中的各种有趣现象。
看完书以后,我盘点了一下自上大学以来,自己凭实力走过的弯路踩过的坑,得出结论,要是早领悟透几个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就能不在坑里爬得这么痛苦啦。
1、机会成本:选择永远比努力重要
最好的用途总是由第二好的用途衡量出来的。
——查理·芒格
说来惭愧,我本科的专业其实就是经济学,可那时候,大把的好时光,没有选择认真去学习专业课程,却忙着去做各种兼职,扫楼发传单,大街上卖衣服等等。
看起来,我是选择用自己的体力,赚钱养活了自己,可其实我的成本,是我放弃了学习的最佳时间,以及思考的最佳时间,直接导致了我大学毕业后仍然对经济学基础原理一无所知。后面又稀里糊涂选择在工厂安逸地工作了四年,生了孩子后才勉强跳出来,算起来,四年前离婚的时候,在JJ的点拨下,我才真正去思考机会成本这个概念。
当时面临一个选择,一是选择继续眼前熟悉的,可能还有希望的生活,也可以给孩子一个相对完整的家;二是选择义无反顾离开,放弃孩子抚养权,背着一身债务,从头开始,但有可能会越来越好。
当时JJ对我是这么说的:你如果选择继续待在烂泥里不爬出来,那你身上就永远是洗不干净的烂泥,一身烂泥的你,又如何给孩子一片干净的天地。
我冷静分析,抛开几年来全心全意付出的沉没成本先不说,选择离开的机会成本是“看得见的争吵”,看透了本质之后,我毅然决然选择接受所有条件,离开烂泥塘,开始新的生活。
事实证明,当时的选择是对的,因为对方越来越差,而我,越来越好,孩子也依然就在我的不远处。
总结:
选择容易的路走,注定只会越走越难。
永远不要害怕选择,认真做分析,就能选到那条更好的路。
2、市场规律:供需决定价格,让自己成为稀缺
“看不见的手”在冥冥之中支配着每个人。
——亚当·斯密
回看自己的十年工作经历,毕业后的前四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没有特别拿得出手的工作成绩,也没赚到多少钱。每天准点上班,准点下班,做好领导交代的工作,几乎不去做领导没交代的工作。
后来想换工作,待遇稍微好点的,简历投过去都没反应,直到面试了一家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公司,无条件接受对方所有条件,总算争取到一个试用的机会。
工作的那两年,积极学习,努力工作,薪水也是较之前翻了一倍。后来由于某些原因离职,再去找工作的时候,一般的工作就是手到擒来了。
现在保险行业做了四年,薪水早就比四年前翻了不知道多少倍,个人能力方面,无论是人际关系管理,还是专业销售技能,又或者是学习能力,都有非常大的提升,再没有主动找过工作,却经常会接到朋友们抛过来的橄榄枝。
总结:
当自己的能力越来越无可替代的时候,你的价值就越来越高,你的选择也就越来越多。
所以一定要花时间去让自己某个领域的专业技能超过90%的人,这样你才能离金字塔顶端越来越近!
3、成本收益原则:你不懂的不要瞎折腾
“免费的午餐”有可能让你付出昂贵的成本。
因为自己爱看书,也喜欢买书,于是开启过一段时间的卖书副业。看起来我没有任何成本,只需要复制粘贴发发朋友圈,然后有人买就收钱通知仓库发货,赚取一定的差价。可到最后,我却结结实实掉到了坑里,只剩一大堆书堆在并不宽敞的客厅哀嚎。
第一个大坑是几百本团购的少儿读物,收到货的宝妈们说质量有问题,然后就要求退货退款,我二话没说就答应了,联系仓库,对方回答是特价商品概不退换。
第二个坑是一位不认识的网友问我订购几百本初中生课外读物,说怕书的质量不好,先付我200定金,然后等书到了后过来现场付款取货,然后我就同意了。等我付好全款拿到书到的时候,那位网友如人间蒸发了一般,一切都仿佛从没发生过。
总结:
不要觉得没有成本或者很便宜,就可以随便去折腾,不懂的领域,随便踩一脚都有可能是个大坑,后果真的很严重!
4、回归效应:别把偶然当必然,你真的没有那么优秀
现在这份工作,进入公司的第一年,有一个月,一个朋友帮我介绍了一个大客户,轻轻松松一下做了几个大单,然后当月业绩瞬间飙到第一名,并且遥遥领先第二名,连续好几天都是受邀请到各处分享,好不得意,就觉得自己真是个销售天才,不需要付出什么努力,业绩就能长虹。
可现实是残酷的,接下来的一个月,由于自己懒懒散散,业绩直接挂零,再下一个月也只是勉强过得去。
这个时候我才发现,我把偶然的成绩,当成了必然的优秀,然后盲目的乐观自信,我就像守株待兔里面那个农夫,偶然捡到一只兔子,就相信每天都能捡到兔子。
总结:
理性认识回归效应,偶然的一次成功,并不代表你真的找到了成功的方法。
只有持续不断地总结,反思,螺旋式上升,才是真正的越来越优秀。
结尾:学点经济学,让生活更美好
智慧老人查理·芒格一直强调,人一定要懂点经济学,无论用于投资,还是生活。可很多人一听到“经济学”三个字,就觉得高深莫测,然后选择做一只鸵鸟,不去了解,混混沌沌地过日子。
我经济学专业毕业,在金融行业工作6年有余,却是在今年才正式开了证券户,开始自己的投资。
以前觉得股市风险很大,我作为一个风险厌恶者,坚决不去碰它,并且高收益伴随高风险,我没有野心,我也不想失去。可现在了解了背后的原理以后,才明白,高收益高风险都是不懂经济学的人编造出来的鬼话。
比如打新债,我每天就花五分钟看一下是否有,然后申请一下,中签了就转钱进去,上市了就卖掉,几乎没有成本,没有风险,可我上个月,投入2000元,一个月的时间,赚了400多元,算一下收益率达到20%,偷笑吧。
所以,赶紧努力学点经济学吧,学会了就拥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本事,然后你就会发现,你以为的别人在冒险,其实别人是稳操胜券;你以为的自己胜券在握,其实是拿着全部身家在冒险。
就像赌桌上潇洒的All in,懂的人是用智慧在推,不懂的人是用冲动在推,一个自信地等着赢钱,一个忐忑地等待上苍拯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