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朋友圈,看朋友圈,点赞,等着被点赞,留言,群聊,扫一扫,订阅号,微信运动,抢红包,购物,还有打着某种用途擦边球的“摇一摇”、“附近的人”等等,微信已经深深渗透到人们工作生活的各方各面,并还将继续深入。
其实有一段时间我总觉得,微信害我挺深的,就像一个看不见的大坑,让我掉进去还毫不自知。
但是现在我不这么认为了,因为我已经在心里把这款社交软件去社交化了。
我笃信微信只是工具,只在需要使用时调用。
当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互联网的兴起,社交软件纷纷开发了自己的移动端。作为行业里的一枝独秀,腾讯QQ也不例外地开发了移动端的QQ。实际上手机QQ早在功能机时代就已经有了,只是在用户体验上差桌面版一大截,所以用的人还不是特别多。但到了智能机时代——大屏幕,触控,加上便携性,很多人已经基本不用桌面版QQ了,手机QQ实在太方便了。
然而当手机QQ正辉煌的时候,腾讯又开发出了微信,一个在功能上和手机QQ大面积重复的社交APP。很多人开始并不看好微信,认为它不过是另一个QQ。坦率地讲,当初,它确实不怎么具有竞争力。曾经有一次我还在手机上把微信给卸载了,心想我有QQ就够了,微信就别占我手机内存了。(那时手机硬件也比较落后,不像现在硬件能力这般过剩)
但是今天,如果手机里的第三方应用只能留下一个,其余必须全部卸载,微信肯定是我们大多数人绝对不能卸载的那一个。
微信不仅把我们这些QQ老用户征服了,连不用QQ的爸妈一辈也成了微信用户,我的父母现在就习惯性的每晚睡觉前坐在床上看微信,顺手就转发给我各种“养生”“惊天秘密”“不看你就亏了”的文章。
有时,当我把一模一样的状态同时发在微信朋友圈和QQ空间时,我也不止一次发现,朋友圈里的互动要明显多于QQ空间。不得不承认,QQ早已被自家兄弟抢了风头。
我像是在写软文一样写得微信多么牛逼,实际上微信确实牛逼,微信是一款伟大的产品。它的伟大在于它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在于它连接了更多的人,在于它使得信息传递更高效,当然也在于其当初被归类为社交软件时的那个社交属性。
事实上,微信早就不是社交软件了,它早已经成长为功能聚合型应用了。连QQ现在也在反过来向微信借鉴很多东西。
但就像中学时写英语作文常用的那个句子说的那样:Every coin has two sides.(任何问题都有两面性。)一个东西好到一定程度,就容易使人失控、沉迷、上瘾,最后变成依赖。下图左边的场景想必大家并不陌生。
这好比快播可以用来放电影,但你也能用它看A片一样,微信的好与不好由用的人自己决定。许多朋友都被微信困扰,他们说这东西和当年的QQ一样让人上瘾,你总想把它点开,看有没有人找,或者刷刷朋友圈,发现既没人找也没什么新鲜事儿,便失落的放下手机,然而没过十分钟,你又会觉得你得打开微信看看,就这样在你的有意无意中,循环着。如果有一天你觉得微信害了你,那何尝又不是自己害了自己呢?就像我上文第二段第一句话那样。
我已经几乎不用微信聊天了,能退的群我都退了,微商啥的都拉黑了,订阅号也取关得还剩十多个最精品的了。微信就不是用来社交的,哪来那么多社要交,微信是个好工具,多把注意力用在“如何让工具更好的服务于我的成长”上,你自己就是自己的贵人,同时你会吸引更多的贵人来到你身边。
六年前还没有微信,现在我们离不开微信。可以预见,未来五六年内必然还会出现某种现在还无法描述的东西,它不见得取代微信,但是它可以在生活中别的维度和领域里,让至少百分之八十的人再一次欲罢不能。
到了那个时候,如果有人对你说:“这东西和当年的微信一样让人上瘾。”
记得善意的提醒他一声:“那本该是从属于你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