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浅田家!》
这个世上有一种人,追求仪式感,期待着平平无奇的生活在指尖的流转下变得更精彩纷呈,在而仪式感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诠释方式。
生活中这一刻的仪式感,不论是人为的还是偶然的,都会赋予此刻一种特殊的意义,区别与其他时刻,使得这个时刻在记忆里更加刻骨铭心。
当一个人具备仪式感,虽然看似麻烦且要求诸多,但是对于那个人来说,那些精心安排过的时刻都是独特而熠熠生辉的,在平淡如水的记忆里总是最浓墨重彩的。
虽然很多时候仪式感是刻意而为的,但前提还要是能够热情的面对这个世界,再从中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特殊回忆。
《浅田家!》中的浅田政志从小就立志成为摄影师,而长大后的他陷入迷茫终日游手好闲居家啃老,直到他根据小时候最深的记忆拍下了第一张全家福后,在家人的支持下开始花样创作并远赴他方闯荡,其中那么多艰难的日夜都是靠着汲取全家福里的隐形力量撑了过来……
其实与其说是摄影让浅田发光发热,不如说是浅田在发现自我,实现自我的成长路上给摄影这门技能创造了更多可能性,赋予了它别具心裁的艺术感和仪式感。
而他的家人他的爱人都心甘情愿的卷进来与他一同谱写这特殊而美妙的乐章,这几乎是这个世上最美好的事情了。
终有所成的浅田政志远赴地震海啸的重灾区,为寻一户相识的人家,误打误撞加入灾后重建的义工队,和其他义工一起从零到一建立了“写真保管所”,专为收集灾区里失去主人的相片,洗净风干并展览,期待着主人来认领。
这段篇幅更长于浅田家,从小家过度到大家。如果说浅田家是让浅田政志寻觅和实现自我,那么这个重灾区的大家就是让浅田政志成长自我并确立目标。他一直没有改变初心,一如小时候那样拍照之前要理解对方,他一张张洗净照片,聆听照片主人的故事,不论什么时候他始终将理解放在前头。
他始终保留了这个像刻在生命里的习惯,每次拍照片前都会举行的仪式感,不仅给他自己带来艺术升华,还为照片里的人儿增添光彩,使这张照片在被拍摄的人心里成为不可磨灭的存在。
其实随着人的年龄增长,对万物的感知能力是会随之下降的,周遭的事物太过于熟悉了,日子太过于平淡,几乎不用思考都能靠直觉辨别一切的麻木。也许是经历的多了,也许是没那么多闲情逸致,连喜怒哀乐都变得很少了,日子一下子就望得到头了。
印象里的大人,总是忙忙碌碌,带着面无表情的面具,在尘世间日复一日忙活着。
浅田十二岁时就得到了爸爸送的相机,他却一直到三十岁才算是有所成就,而这个阶段的他依然在不断的寻觅和成长,而这些是以他的自私和家人的无私换来的。换言之,他其实一直是个长不大的孩子,一直只朝着自己心之所向的地方奔跑,偶尔迷茫,也能找到方向,背后一直离不开家人们的支持。
而如果,他没有去努力寻找和尝试,没有将那仪式感刻进骨子里,也许今天的浅田政志就会成为在街上和其他忙忙碌碌的人毫无区别,再无惊喜可言。
记忆如何得到留存呢?
脑子不是个好东西,记忆在它那会面临要浸于时间的长河里,日久了就会渐渐消散,慢慢就想不起来了,唯独感觉还能很清晰。
最早承载记忆是书信,是纪念品,是各种各样倾注了心思的物件,是聊天记录或截图,而我觉得照片是作为承载记忆最好的工具,它不仅有睹物思人的能力,还能够瞬间将人拉回过去细品那段记忆,沉浸于其中。
我一直以来很遗憾初中时爸爸丢了一部手机,里面有那几年全家人的照片。而我在16年的时候也遗失了手机,不为手机的价值,而是为我失去了那些承载着两年回忆的照片,而当我老了以后,没有了那些照片,记忆会出现断层也会跟着模糊,所以最后我会失去那些回忆。
不记得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习惯,喜欢经常拿起手机就拍照,也不太介意拍照方式和专业度,不为了炫耀只为留存下来取悦自己。且不论什么情况下都会努力留存所有照片,只会增加不会减少。偶尔天气好的时候天气不好的时候就会去翻一翻,每次都有不一样的感觉,那种回味的感觉真的很美好很感慨。
我想啊,我大概和浅田政志有点像,我在看着他的时候感觉看到了他灵魂深处的仪式感,和我的好像。
仪式感说起来其实褒义也有贬义也有,但对于我来说其实无所谓,我只看重我想要留下的东西,所以我愿意费尽心思去创造和留存。我不想,未来的我变的麻木,我想永远好奇,我想永远热泪盈眶,我想永远都会为之感动,我想永远有值得分享的事和值得去做的事,我想永远这样去拥抱仪式感,将这一切刻进骨肉成为我的勋章吧。
所以啊,今年也要努力拍照,努力拍可可爱爱的全家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