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作为父母的我们都不在家,女儿继续送到奶奶家“寄养”。我们知道,孩子长时间由老人照看,对孩子“养育”的意义渐渐变成了单纯的养,“育”的职能就在无尽的关爱中被弱化掉了。
因此,晚上接到女儿回到家后,我们按照惯例进行拼音学习。今晚的女儿显然有点小情绪,或许在外玩久了还没有收心聚神的缘故吧。女儿拉着个脸,读着读着,音调都变了,实在听不下去了。我倒也没生气,只是轻轻地说了句“宝贝,我看你不怎么在状态,这样吧,我先去忙我的,等你想读了再叫我教你吧。”说着,我走开了。因为我知道,这时候的我需要“积极暂停”,不然发飙的可能性会比较大。我走后,女儿开始自己轻声地读起来,慢慢地声音大了起来……因为我跟她有过约定,每天晚上必须完成学习任务才能睡觉,她大概正在努力吧。过了大概10分钟左右,女儿跑过来跟我说“妈妈,我差不多都会读了,你现在能教我了吗,帮我纠正下发音好不?”“你确定你现在能认真放开声音读了吗?如果可以,我就去教你”妈妈,我可以了的,你过来吧”“好的……”临近结束时,女儿跟我说了句话“妈妈,对不起,今天我玩得太累了,所以一开始有点精力不集中”“没关系,累了犯困我理解,但是你能在那么困难的情况下,及时调整自己的状态,你不但管理好了自己的情绪,还学会了精神,那就是坚持,很棒!加油!”
记得,女儿还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在老师和别人面前都表现很好,可是一回到家,一看到自己的妈妈就变了另一个人似的,变得急躁又不可理喻。我当时很不理解,孩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反差呢?
其实,孩子的这些表现都跟父母的情绪处理有关。父母的情绪对于孩子来说意义重大。父母的性格与脾气,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发育。一个家庭里,父母性格温和,孩子性情也趋于平和,内心世界稳定;父母如果性格暴躁、喜怒无常,孩子也心浮气躁,遇事情绪化。控制情绪,已是父母亟需“补习”的重要一课。试想,今晚假如我没有控制自己的情绪,没有给予孩子足够的思考处理问题的时间和空间的话,我们母女很可能就会爆发一场“冲突,“两败俱伤”在所难免,搞不好大家都会心情郁闷而睡不着。现在,正在打卡的我,看到女儿早已熟睡,我很欣慰,暗自为自己加油、点赞。
总结几天来的所学、所思、所感,父母在孩子面前如要控制自己的情绪,端正态度,大概需要做以下几方面努力:
1.父母应当学会“虚”功。作为智力发育正常的父母来说,孩子的一点小聪明或者是言行举止有一丁点的走形变样,我们都会觉察的出来或者说看得出来。这时候该怎么办呢?有的父母生怕孩子走向“歪门斜道”,很快就给孩子指出来了。聪明的父母看到自己孩子缺点的时候,一般都不会马上指出来,因为这类家长懂得孩子需要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去成长,如果父母冒然“评论”“评价”,往往使孩子丧失内在的动力,而更多在意母亲的反应。就像刚才我提到孩子在学校和在家表现不一的问题,为什么这样,可能就是这个“虚”功没做好。作为父母的我们对于孩子的表现,特别孩子状态不好时,表现过于“敏锐”,没有做到不露声色,无法给孩子的提供一个修复情绪的空间和时间。孩子的情绪得不到父母情绪的包容,相应地要么变得谨小慎微,要么对抗性强,亲子关系就会变得糟糕,这就不难理解了。
2.父母要学向孩子示“弱”。大家知道,强势父母的孩子很难自信,孩子的自信会在父母一直强势的状态里一点点削弱,两者存在一定的此消彼长关系,这一点我自己深有体会。当我们家长很强势的时候,孩子一般就会表现得很懦弱,一切似乎都要听从父母的安排和“旨意”。所以,在孩子面前示弱的父母,实际上是通过示弱实现对孩子的托举,孩子的内心会因此逐渐自信而坚强。所以,如果希望自己的孩子自信,就要学会在孩子面前示弱。凡是对孩子一直强势的父母,实际上是在压制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大家可以观察自己的孩子或者身边的人和事,应该就会有同感。
3.父母要学会以“柔”克“刚”。不可否认,成长过程中的孩子,形象地说,ta就是一匹脱缰的野马,如何驯服ta,这是需要艺术的。大家有没有发现,有些父母整天扯着嗓门整天对孩子叫嚷,但是孩子就是不听,反而背道而驰。举个例子,同样是孩子放学回家后不愿意做作业的问题:控制型父母的做法就是下班一回家就要求、勒令孩子写作业,孩子找各种理由继续玩他的,于是父母气急败坏呵斥:马上把作业给我做了!孩子说:不,我还没玩够。这话显然激怒了父母:我告诉你,不快把作业做了,看我怎么收拾你!温柔型父母的做法:没有立刻让孩子写作业,而是允许孩子先玩20分钟。10分钟过去,注意提醒孩子:再玩10分钟,就该写作业了。10分钟后,看到孩子还在玩,于是要求停止行动,孩子央求说:等等,我把玩具组装完就好。父母同意了。等孩子完成,她牵着孩子到书桌前,征求他打算先完成哪门学科的作业,孩子作了有限选择。可以想象的是,控制型父母教育的孩子仍会玩,而且孩子还会想办法、说谎逃过妈妈的训斥,还可能就会用语言或过激的行为进行反击。温柔型的父母,虽然孩子或许在短时间内还不能养成写作业的主动性。但我相信,这个家庭父母的态度迟早会让孩子养成自觉的习惯。因为,在这种态度里,有对孩子成长规律的尊重,有时间管理上的引导,有责任意识的培养……正确的态度,延伸出正确的方法,从而取得正确行动效应。这,就是态度的力量。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真正的教育力量在于“柔和”。你会发现,越柔和的父母,有时候带动孩子的能力越强。
孩子在成长的头这些年中,关键的只有几步,如何使他日后的生命变得更有意义,父母今天的情绪和态度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