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类十四条,上一期说到第一类的第1条和第2条,分别是金融政策的解读以及热点资讯的分享,继续
第一类第3条,关于生活
去年我曾经在四川某地市的一家国有银行给一批理财经理讲课,课后有一些学生加了我的微信,定睛一看他们的微信头像都是同一个造型、相似的模样,我很纳闷问他们咋回事,他们说这是某某领导要求的,大家按规定去拍了相似的职业照专门做的统一的头像,领导说这样整个团队对外整齐划一才叫专业。我看着他们像一排机器人一样排列在我的微信好友中,内心总感觉怪怪的。
是的,客户跟我不一样并不会同时添加多个该行员工的微信,所以并不会看到一排齐刷刷的相似的机器人头像,而且使用统一的职业照头像在初次接触的时候,可能会让客户感觉这个单位组织的员工更加职业化一些,这都没错。但我们是人,我们的客户也是人,人跟人之间的沟通交流真的是这样的吗?我们真的希望客户只是把我们当成他/她在我们银行办业务的一个渠道,有业务需求的时候能想到我们,仅此而已?
第一类的第3条朋友圈,是关于生活。什么是关于生活,为什么关于生活的部分也要展示分享给客户看?我们挨个来解答一下。
关于生活,是希望我们的客户维护工作人员将自己的生活,或通过分析我们认为客户想看到的我们的生活展示分享给客户看,通过这样的分享,让客户感觉我们除了工作中的严谨专业之外,还有丰富多彩的有血有肉的生活模样,而通过信息交换可以有效的实现跟客户之间距离的拉进,从而从普通的业务合作关系,进化发展成“朋友”一样的关系。关于这一点,其实在《浅谈销售心理3》中有讲解过,可能并不是每个同学都有认真关注到这个细节,我再举个例子。
说到朋友,请问你认为你生活中最要好的朋友会是谁?应该是我们的那个(或者那几个)兄弟或者闺蜜,对吧?这(几)位朋友区别于这个世界上其他人,成为了我们生命里的特殊的角色。我们适当将话题延伸一下:
世界大约有60多亿人,人的一生大约有:80*365=29200天,平均每天可以遇到1000个人左右,一辈子遇到人的总数大约是:29200*1000=29200000人
相遇的概率约等于:29200000/6000000000=0.00487
相识概率计算:平安活到80岁大概会认识3000人左右
相识概率:3000/6000000000=0.0000005(千万分之五)
相知概率计算:人活一辈子有几个知心朋友呢?
相知概率:20/6000000000=0.000000003(十亿分之三)
以上测算摘自《遇见陌生人》,数据来源为:据说有人统计过
也有雀巢咖啡的广告开场就下的结论,据说人的一生会和80000个陌生人相遇
谢绝杠精
我们回忆自己活着的这些年会发现,虽然我们的生命中迄今为止遇到了那么多的人,但真正能称得上“好朋友”的却寥寥无几,就是那(几)个兄弟或闺蜜而已。我很好奇的想反问一句:为什么是ta?凭什么会是ta?我们遇见那么多的人,为什么选择/接受ta成为了我们最要好的朋友?难道ta在我们所有遇到的人当中,是最优秀的那一个?最漂亮最好看?最聪明最优秀最有才华?这个问题的答案是真的吗?太虚伪了。
仔细一想你会发现,这个最要好的朋友,ta跟别的我们遇见的陌生人比较起来其实真的没有什么太多过人之处,其实ta很普通,甚至因为你跟ta很熟识导致比起其他陌生人你还知道ta更多的毛病缺点。既然是这样,为什么我们还是选择/接受ta为我们最要好的朋友呢?
再仔细一想你会发现,可能是因为ta是我们的发小,我们从小一起长大,我们知根知底;也可能是因为ta是我们的小学同学,我们小时候一起捏泥巴捉螃蟹画青蛙;还可能是因为ta是我们的中学同学,我们共同经历青春期的懵懂、纯真和热血;或者大学同学,或者第一份工作的同事,反正就是一(几)个和我们共同经历过一些事情的特殊的人。神奇吧,在我们会遇到的千万人之中,ta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只是因为ta跟我们有过共同的经历,通过这些共同经历的事情,我们对彼此的认识和了解比其他人多了很多,而这份差异化的认识和了解越多越深入,我们跟ta的关系就越特殊。
所以,如果你想跟你的客户成为朋友(不要吹牛说要跟客户成为“好朋友”那个高的要求了,能成为“朋友”就很不错了),就请你把你的生活、你的工作,展示给你的客户看,并同时去了解客户的生活和工作,不断的与客户进行信息交换,交换得越多,你们关系就会越好。
这就是为什么我会建议发这样一条朋友圈的原因,相信通过以上的解释我已经说得很清楚了。这条朋友圈有3种发法,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
NO.1 我有一个兴趣爱好,热爱多年并为之付出过很多时间精力深入研究,我在这方面的能力特长优于他人,将它展示在朋友圈,让客户看到我积极拥抱生活、热爱生活的模样
其实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有很多自己的爱好特长,比如有的人喜欢研究烹饪美食,有的人一直坚持运动健身,有的人热爱书法写作等等,这些兴趣爱好特长,都可以分享到你的朋友圈中。不是说要拿出自己的过人之处企图征服他人、炫耀显摆之类,我们分享的目的是让客户通过朋友圈更加立体全面的认识了解我们,记得前面说过的:我们和客户之间信息交换、相互认识了解的越多,关系就会神奇的变得越好。
当然,也不用寄希望于爱好特长展示出来后刚好与客户不谋而合,虽然有那样的可能性,但那不是我们的初衷,不需要刻意为之,因为想要长期经营客户,更需要我们坚持做简单真实的自己,虚假的、做作的是无法长期持续的。
NO.2 我没有什么兴趣爱好特长过人之处,但我在一个温暖的家庭里,我可以分享展示生活中教育孩子、陪伴爱人、孝顺老人的温暖模样
注:因为我不符合这个条件,找了很久朋友圈中分享,尝试找了一些朋友发的合适的内容,但又感觉这样发出来不合适,只好找了网图作为示例,望理解。
我的微信好友中,有些会很少发与其家庭有关的内容。其中有些朋友是比较在意隐私,这点相对比较好理解(其实我也不是说你非要发正面照);而有些朋友仿佛是不愿意放相关内容,可能是怕客户或其他较为陌生的朋友看到其伴侣、孩子或老人的实际情况,可能是其他更加复杂的理由。但我个人的看法是,如果你个人没有特别出彩的个性的容易让他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记忆点,那么用NO.2的方式也可以让人看到你温暖真性情的一面,或许是孝顺老人,或许是教育孩子,或许是神仙眷侣等等,从而可能留下一些不错的印象。
NO.3 我单身,且不在家附近工作,无法使用上述两种方式,那就只能使用第3种:结合当下的时节点和目标客户群体在生活和工作中可能会遇到的情况,分享应景的生活常识
第一类第3条的三种选择,其实是交叉使用效果最好,但无一例外都需要用心去做,才能实现吸引客户通过我们的朋友圈对我们有更多认识了解的效果。比如你可能需要将自己的兴趣爱好做很好的作品展示,可能需要将自己与家人朋友相处的温暖瞬间做好记录,可能需要思考当下这个时节点应该分享点什么生活常识来吸引客户关注从而给他们带来一些小小的帮助,等等,简单概括一下:客户的维护,功夫全在平时而不仅仅是我们有业务的考核冲刺节点;客户的经营,方法技巧工具模板都是次要的,用心才是最重要的。
第一类第4条,关于工作
说到关于工作的分享,很多人会将这条跟后面会讲到的有关销售的分享相混淆,我们不要忘了上一篇文章中介绍过的第一类的4条需要实现的效果是什么:
我是一名很努力很踏实的银行从业人士,我身处于一个非常优秀的团队,我热爱生活阳光积极向上,我在银行相关业务领域有一定的专业素养
没错,这4条是给所有的客户看的内容,一般情况下不做主动销售引导的内容,更多的是让客户通过这4条认识了解我们更多,打造一个很棒的基础形象,所以第一类第4条的关于工作,是真的让客户了解我们的工作。
很多伙伴会很奇怪,为什么要让客户看到我们工作中真实的画面?甚至有些行业的有些工作人员,会刻意制造让客户感到高大上的不够真实的工作场景,他们认为那样才能更好的忽悠客户买单。但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各个行业,除少部分高精尖的科技领域之外,透明度是越来越高,如果你试图欺骗客户来获得业绩成果,那注定你会很快被那些做得真正优秀的同业淘汰,如果你目前还在获利,我只能说可能你所在的行业现在还有机可乘,不代表你的客户很笨或者你的做法真的是正确的,你被淘汰也是迟早的必然的(以上这句话我想专门送给我朋友圈里特别喜欢通过微商、电商推销假冒伪劣产品的朋友)。
我希望我银行业的学生,能更加真实的向客户去展示我们银行工作真实的一面,只要是合规范围内的都行。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发现之前可能通过简单的列数据作对比、塑造包装产品卖点挑好的讲、将收益和礼品等要点进行突出介绍等等,就能“忽悠”客户把业绩任务指标搞定,现在随着移动信息网络的普及,老百姓了解金融行业的渠道越来越丰富,国家政策也在不断将很多原来灰色的地带逐渐透明和规范化,从《资管新规》到《商业银行代理保险销售管理办法》等,2020年还将有更多相关细则出台。各位同学,时代已经变了,如果我们希望客户对我们的工作产生更多的信任认可,那就如实的告诉我们的客户我们的工作到底是什么样的:
可能在您的眼中我的工作只是签个字盖个章很简单就拿到了业务提成,但为了帮您签这个字盖这个章,我付出了很多很多:我需要学习公司的规章制度文化流程,需要熟知很多业务产品的知识,需要做好内部各个部门条线的沟通协作,还需要参加这培训那培训,考取这资格证那上岗证,等等等等,才能在您面前很轻松的签字盖章
除此之外,介绍工作内容的部分我还有一个特别要强调的要求:我希望你是准备告诉你的客户你热爱你的工作,而不是借朋友圈乱发工作相关的牢骚。
抱怨就好像是口臭,说的人永远不知道听的人闻起来有多难受——《不抱怨的世界》
我们的客户在眼花缭乱的移动互联网平台,走马观花应接不暇的看到各种与我们行业有关的政策资讯、业务产品,在众多的同业竞争对手中,到底谁能脱颖而出获得客户的喜爱和信任,涉及的因素可能会很多很多,有些是不可控的,有些是个性化的,有些甚至是投机的,但不管外部环境怎么样,先做好我们自己,向客户去展示真实而优秀的我,想要尝试通过第一类的4条朋友圈,向全体客户微信好友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全面立体的朋友圈形象,可能是一个耗时费力需要用心去做的小小的挑战,加油。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