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伦.帕尔默
这个世界上有谁不关心自己的性格吗?我从来没有碰到这样的人。
人们总是想知道更多关于他们自身性格的信息。在读研究生时,我选择的专业就是性格研究。我找到了当时能够找到的所有心理测试,期望这些测试能够让我们洞察到真正的自己。我的大部分同学也和我一样。我们为什么对我们自己那么感兴趣?
第一个动机很简单,就是好奇。我们想知道自己的大脑、心灵和感觉运作的方式。
“我为什么会这样看问题?”
“我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感觉,而其他人可能产生其他感觉?”
“为什么在和我面对同样的情况时,我的朋友的反应是生气,而我的反应却是沮丧?”
思考这些问题十分有趣,和其他人讨论这些问题也很有趣。
第二个动机是实用。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痛苦。身体上的病痛、没有实现的期望、各种烦心事儿,还有那些对待我们不公正的人,所有这些都让我们感到痛苦和烦恼。面对这些痛苦,我们做出的一个最常见反应就是抱怨。
“如果我的背上没有伤…”
“如果承包商能够准时赶到…”
“如果上下班的路程不用花那么长时间…”
“如果人们能够意识到我真正的才华和魅力…”
——“那我就会得到真正的快乐。”
当我们对自己有了一些了解后,我们会发现,尽管有些外在的事情着实令人心烦,但实际上许多痛苦是我们自己制造的。
“如果不是我逞能,在背部有伤的情况下搬那个重家伙…”
“如果不是我非得把期限安排得那么紧张…。”
“如果我上班的时候能够提前10分钟…”
“如果我不是那么在意他人的认可…”
——那么这些痛苦都可以从生活中消失。
到底是我的个性中的什么让我失去了耐心,让我对时间如此苛刻,让我自己陷入麻烦?为什么我的性格类型让我如此在意他人的认可,尽管我的理性告诉我,这些认可并没有那么重要?
传统心理学有关性格的理论常常能够帮助我们在思想上有所洞察,让我们知道为什么我们会有这样那样的行为和感觉。这些理论还能让我们对那些制造麻烦的性格进行改造。但是它对性格改造的实际效果却非常有限。
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我们在阅读了某些性格理论后所产生的认识也许是错误的,或者我们误解了那些思想。不仅如此,所有关于性格分析的理论,实际上都不是绝对正确的,所以那些看起来很有道理的理论可能并不能运用于实践,有的甚至会成为自我改造的障碍。另外,我们性格中的自大和自恋可能也会阻碍性格分析理论发挥作用。更重要的是,仅仅拥有思想上的洞察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情感上的洞察,而这种认识通常只有在专业人士的帮助下,或者在突发事件的震惊中,才能获得。
还有一个让我们对性格分析的理论感兴趣,但却对它们的实用效果感到失望的原因是:几乎所有被熟知和广泛认可的性格分析体系都无法超越普通生活。
多数人去求助于心理医生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不“正常”。他们难以与他人相处、自我感觉不好,或者有一些糟糕的习惯让他们深陷痛苦。他们希望能和正常人一样,轻松地和他人相处,拥有良好的自我感觉,不会把生活搞得一团糟。正常的生活当然是有起伏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有时(并不是经常)能帮助人们过更好的“正常”生活。
20世纪50年代,精神治疗学家们发现了一种新的患者,我在《苏醒》(Wake Up,1986年出版)一书中把这类患者称为“成功的不满者”。他们的人生通常很成功,他们拥有相当的社会地位,有得体的工作,有令人羡慕的收入,有温馨的家庭生活,他们受到他人的认可和尊敬。总而言之,他们拥有了在我们这个社会中一切让人高兴的因素。但是成功并不意味着没有痛苦或困难。有些痛苦和困难是正常生活的一部分,是可以被接受的。这些成功的不满者也很清楚,按照一般的标准,他们是“快乐”的,但是他们还是会去寻求心理治疗,因为他们觉得生活依然“空虚”。除了金钱、职业、消费品和社会生活外,生活难道没有其他内容了吗?生活的意义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