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不是大学生,如果你不是迷茫中的大学生,我不建议你读这篇文章,你无法感同深受,更无法理解我的纠结。
写的时候一直在问自己这篇鸡毛蒜皮的文章值不值得写,文中所述确实是这一年来发生在我身上的真实经历,使我一步步转变的契机还有很多,并没有写全,只是选了一些有代表性的例子。
如果你也是迷茫中的大学生,你可以给我留言交流,我不能给你什么建议,但我承诺听完你的故事,讲讲我和我身边同学的故事,也许对你有启发,也许没有,但是谁知道呢?
对于2014年入学的人,2016年跨越大二下和大三上,这大概是大学生最迷茫的时期。我还记得我刚入学的时候,物理学院的副院长叶老大(据同学说他已经调去了中山大学)在开学典礼上给我们讲,大二和大三的学生很多过的很迷茫,去找他聊人生方向的很多,当时的我是不能理解这一现象的。
但是现在当我回望我的2016的时候,当我想给今年找一个关键词来总结这一年,我第一时间就想到了“间歇性迷茫”。
2016年大二下学期开始的时候,我们开始进入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像电子器件与电路(一)、计算机系统和数据结构和信号与系统,我发现我一点也不喜欢这些课程。上课的时候望着老师和充满二极管和三极管的电路图发呆,不知所云。在工程科学学院这所国际化示范学院里面,对于学渣的另一种折磨就是外教了,中文都很难懂何况英文,而且我英语很差,我完全听不懂外教在讲什么,也没心思听懂。
在做课程实验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动手实践能力的薄弱。像生物学导论实验,我跟着同组的同学一起做,经常处于抱大腿的状态,即使这样有时候还把实验做失败了。有一次做基因检测实验,我连基因都没提取出来,实验结果都没有,硬着头皮交了实验报告。做电路实验也是差不多的吧,因为经过医学期的训练,简单的电路实验勉强还能应付过来,难一点的就没辙了,经过得不到实验要求的结果波形,在规定的世间内完不成实验只好补做,好在电路实验邓老师人很好也不计较。
说了这么多客观原因,其实还是因为我主观能动性的缺失,说人话就是懒。想学好每一门课程都是不容易的,都要在课下花大量的时间来巩固和练习。但是我上课不仅不听,下课也不问学习,作业勉强对付。
尽管情况很糟糕,我也没有坐以待毙,我开始问自己为什么不想学习。我得出第一个初步结论,我无心学习,可能是因为学科和专业的原因,想了很久,也比较了其他一些学科,选择了经管里面的经济学。想象着自己张嘴就是国民经济命脉和世界经济形势,指点江山意气风发的模样,心里笃定我一定会学好这个学科的,本科还有两年,再读个研吧,没准可以去国外读个经济学博士呢,从此走上人生巅峰。
怀着初生牛犊的无知与无畏,我开始接触经济学,和经济学专业的同学接触和聊天,向他们请教经验,开始逛知乎,看看走过来的大牛们怎么说。当然,为了测试自己的兴趣,从四月份开始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到七月初刚刚暑假放假,就读完了两册书,初步了解了卫管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怎么回事。我还学了一部分中国大学mooc上面的公开课,是武大的老师珠江的《微观经济学》。六月份毕业季的时候,还在旧书市场买了经管专业的学长学姐的经济学教材。
但是不久,越深入,我越认识到微观经济学是一门公理化的学科,是一座建立在几个基本假设的基础上的大厦,而宏观经济学则像辩论一样,永远辩个没完,谁也不能说服谁我是正确答案,政府还是按着自己的来。说白了,我开始看到经济学的局限性,看到了她和现实世界的距离和隔膜,我也开始不再那么迷恋她。
经济学里面的著名假设就是认识理性并且自私的。刚刚接触经济学的时候,4月份吧有一个著名经济学教授,研究经济学在法律上的应用,来我们的人文基地演讲,讲到经济学的理性人假设,将自私这一概念极度扩大化,将一切人的不理性行为硬说是当时特殊情况下的理性行为,将一切高尚的行为说成高尚是高尚者的自私。那个时候就觉得有点别扭,我以为这不过是一家之言,听听就好了,我没往心里去。但现在回过头来想想,倒庆幸自己没有入坑,不至于多年以后以诡辩之术,来维护所学专业根本上的局限性。
当然,我并不是说经济学的学生所学非善,相反我很佩服他们。只是终归经济学也不是我喜欢的罢了。
暑假的时候,我又开始迷茫了。想了很久,既然不想做学术,不想当博士,读研还是要的,要不考金融吧,专硕也好考,以后往金融这个高薪行业发展也不错。
但心里也没底啊,也不知道学金融是不是适合我。很多人说理工科学生数理基础好,转金融很简单。但还是没底,抱着先了解的态度,开始接触金融,看书、逛知乎、和朋友聊天等等。
但是过了两三个月的时候,我又开始迷茫了,这次迷茫倒和金融这个学科无关。我开始在考研还是就业之间纠结。
一开始我是笃定自己要往金融专业发展的。一度权衡了很久,决定准备跨专业考五道口金融学院的金融专硕。我当初的想法是金融讲究名校背景和实习经历,我本身本科的高校并不差,研究生再往上跨一点,结合实习的城市因素,也就清北复交人可以选择。比较了光华、北大经院、五道口、上海高金、上交安泰、复旦经管以及人大等等,通过知乎和高校官网,再加上自己更倾向于去北京,所以选择了难度很大的五道口。
决定考五道口以后,还为此找一个高中直系学长托人了解五道口考研经验。也买了考研的资料和专业课教材开始准备长线复习。一开始复习的时候真的很痛苦,一度无心学习的人突然重新捧起微积分和英语阅读理解,啃有点枯燥的专业课教材,这种考完的滋味并不好受。
就在前段时间,和我一个好朋友聊天,问他为什么这么笃定去工作,虽然他的答案我已经忘了,但开始影响我去重新思考考研和就业的抉择问题。
转变出现在一件小事上面,其实也不是小事。这个学期由于主观和客观的原因,我花钱比较厉害。那次我身上的钱花的差不多了,我就问我爸要钱。就在我把微信消息发出的时候,又那么一瞬间,我心里很难受,一想到我已经20岁了,还要问爸爸要钱,就非常难过。大学要钱我还勉强能够接受这样的自己,如果大学毕业还不能自立,还要花家里的钱,我都过不了自己这一关。那一瞬间,我动摇了考研的决心。
要钱的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想了很久,金融专硕高昂的学费、不能完全覆盖的奖学金、清华考研的难度、金融行业竞争的激烈、不确定的未来,我没有想出结果就睡着了。第二天接着想,想了很久吧,最后做了放弃考研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