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与错一直是个纠结的问题,我们一直想做对的事情,但好像最后发现错的比对的多。
小时候,觉得爸妈、老师告诉我们的就是对。
大学时,觉得每天吃吃喝喝睡睡挺好的,不用什么争吵也没什么烦恼。
当生存、生活的压力扑面而来的时候,瞬间被击溃,原来之前认为的那些简单的对错是那么脆弱,被反问两句之后便哑口无言了。
渐渐的明白了,其实绝对地对错是根本就不存在的,只有自己认清自己最低限的是什么,而后在各种对错之间寻找支撑的依据。
在不断追问后,慢慢地从朴素的逻辑推演中找到了希望,我们所做了99%的事情都是别人已经做过的事情,以终为始,从结果出发,再从成功经验中寻找证据足矣。
对的事情就是有鲜活证据的事情,他可以被证伪。
错的事情,多半是道听途书,多半只是为了说服别人,而我们自然地会被一些大词所蛊惑(如爱国、理解一类词,一旦有人举出这个词,你基本就不用解释了,他具有天然的正确性,这些不能被证伪的观点说出来有什么用)
那么就可以把证据进行分类了:
坏证据。专指那些道听途说的证据,完全没有依据,只是一群人的YY。
可用证据。二手资料
有力证据。一手资料
杰出证据。双盲实验
神一般的证据。
由证据组成了因果(相关),因果就构成了思维。
而那些能够控制部分因果的人,就算是有了他的技能了。技能的本质是限制和精致,对反向因的限制,对正向因的雕琢。
思维的层级就是智者跳出多个狭小的限制和精致,进行更高纬度的融合。
判断思维的抽象层级的重要标准在于;距离因果解释链条的距离。
每个层级思想存在对称,当尺度过大或过小,最终就会把这把尺度在人类可以观测的角度、打破堆成,出现堆成的残缺。
就像,物理学包含微观、中观(突然不知道用什么词,就是人们肉眼观察)、宏观。化学就是微观物理中原子运动而已。生物学就是各种物质化学反应逐步形成。显然物理比化学底层,化学比生物底层。
我们只是通过不同的尺度将周遭进行组合,或放大,或缩小,让我们看到最底层的结果。
认知是有品味的,他是信息、信任、价值的平衡。好的品味会透过历史的迷雾,穿越千古呈现在你面前。
就像很多画家,在世的时候画作一直不被理解,终生穷苦潦倒,而后随着人们思维的发展,他的光芒终于闪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