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小新哥和你们不说别的,就说说养鱼那点事儿吧。
“养鱼有什么可说的?不就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吗?”的确,每当说起养鱼好像除了上面这个话题就没什么好说的,好聊的了。
但是,今天小新哥要和你分析一下养鱼和做人,成才以及回报之间的关系。这么说是不是标新立异?还是博取眼球?小新哥回答你一定是“No,No,No!”
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所谓标题党,立异党好像天然就与我没有半毛钱关系。
好了,言归正传。就我看来,一个人如果能把养鱼这其中的道理琢磨明白了,自然也就距离成功不远了。
首先,我们先来摆正一下三者所代表的是什么?
其中,做人好像养鱼用的水。本来清澈明朗,无尘见底。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岁月的更替,再清澈明朗,无尘见底的水也会滋生细菌,落入杂质,让水混浊;
而成才好像养鱼用的池塘。池塘的大小,深浅以及质地,牢固程度都是可以随着做事经验的丰富,能力的增加而变化的;
那么不言而喻,回报就是池塘里的鱼了。
接下来,我们再来分析一下三者的关系:
其一,池塘的情况决定了是养鱼的数量,但是水质的情况则决定了养鱼的质量。这就像我们常说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就算一个人再能挣钱,如果不是正路子来的,也就是这个人挣得钱是昧心钱,有损公德的钱,那么这个钱也是脏的,不能要的,要了就会出问题;
其二,池塘养鱼的第一步不是养鱼而是养水。刚才也说过只有培育出高质量的水才能养出高质量的鱼。所以我们必须先做人,把自己的品行端正。再去成才而最后才是回报。这当然也符合我们的教书育人的基本规律。基础教育阶段是育人的,高中以及高等教育阶段,甚至大学毕业后的一段时间里是育才的,而得到时机成熟后,回报自然而然地瓜熟蒂落;
其三,成才不仅决定了池塘的情况,同时还要肩负起净化水质的责任。所以我们在学有所成后,要不定期回头看看,净化一下自己的心灵,看看自己的起点,看看是不是已经背离了自己的初心;
其四,池塘养鱼是要培养一套符合自己情况,自身特色的生态系统。水和池塘如何相得益彰?水,池塘和鱼又该如何完美相配?这都需要摸索与实践。别人的方法可以借鉴,但绝不能按图索骥,照单全收。这就像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出生成长的环境是不同的,就无法按照一个方法轨迹去塑造。所以我们自己池塘里的鱼一定也在数量上,品种上会有差别;
其五,有时候就算有了高质量的水和池塘但却没有鱼,或者鱼很少。如此这般,应该怎么办?有人会不计后果,引入各种各样的“肥水粉”,“产鱼灵”破坏原有生态,在短时间里迅速发展,让池塘瞬间增产;而有的人会分析,找到自己水和池塘的问题所在,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渐改良,优化生态,逐渐增产;当然,还有些人什么也不做,保持不变。这三种做法是不是很像我们处理常说的“怀才不遇”,“投入产出不成正比”?在这里,我不做出任何评论,只是希望无论选择什么方法,都要看得远些,别太急功近利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