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这是一门教练的课程?
这是一门领导力的课程?
这是一门心理学的课程?
这是一门沟通的课程?
是,又不全是。
就像一个汉堡,外面包裹着领导力的"面包"、涂抹着心理学和沟通的"蔬菜酱料",里面夹着的核心还是教练技术这块"牛肉饼"。
虽源于西方,却经优化融合,美味可口、营养丰富。
这就是陈序老师的“五维教练领导力”!
第二次走进五维的课堂,如同第二次再吃陈序老师亲手烹制的“汉堡包”,熟悉的样子,却吃出新的滋味,新的感受。
让人久久回味的是其中三点:内求与外求、贡献与乞讨、单利与复利。
02
第一、向内求,莫向外求。
精神世界两种需求:一是向内求,二是向外求。
陈序老师现场问了个问题:“女生为何穿高跟鞋?”
有人回答:漂亮、显得自信等。然而,前面有个词是“显得”,一切皆幻象。一穿高跟鞋自信有了,不穿就没了,这都是向外求。
不停买买,想控制它。当你想控制它时,就会被反控制。
有人向活佛求财、求福、求姻缘等等,活佛说,你们都是有求而来,你们要找到所求的目的是什么,有什么资源,采取什么行动?
万事莫外求。
那么,内求和外求的根本区别是什么呢?
从拥有到成为,这是外求。
外求的逻辑是:如果我拥有什么,我就可以做到什么,就可以成为什么。即拥有——做到——成为。
从成为到拥有,这是内求。
内求的逻辑是:先成为,再做到,你就可以拥有。即成为——做到——拥用。
内求就是向内求,向内求是可控的,而向外求是不可控的。
心理学认为,人生来是完整的,教练学认为,人生来就拥有一切解决问题的资源。
03
第二、做卓越品格的贡献者,而不是乞讨者。
要求他人做到, 乞讨他人达到标准,是乞讨者。
自己做到,要求和衡量自己达到标准,是贡献者。
品格才是别人愿意追随和跟随的对象。
想到一个故事。
有一个小和尚每天负责打扫庭院,而他的师兄们负责外出砍柴。有一次,天下大雨,小和尚打扫时摔了一跤,疼得大叫。
师父问他怎么了,小和尚抱怨道:师兄们外出打柴每次一碰到下雨天,就带回满地泥沙雨水,使得走廊特别湿滑,不仅难打扫,今天还让我摔了一跤,真是气死人了。
师父听了,故意说,要是每天都是大晴天,永远不下雨该有多好?
小和尚说,那怎么可能。师父又说,要是师兄们都不出去砍柴就好了。小和尚说,那我们用什么生火做饭?
师父接着说,既然这些都不能改变,那该怎么办?
小和尚听了后,若有所悟:那我以后遇到下雨天,就在走廊上铺层草席,这样既方便打扫,大家又不会摔倒。
师父赞许道,你真是个认真负责又有爱心的好徒弟。
这个故事中,小和尚开始是对的大师兄们是有所期待的,期待他们能够不将外面的泥少雨水带到走廊。
这种期待透露着两层含义:一是小和尚对别人的期待,源自其内在卓越的品质——关爱他人、认真负责;二是仅期待他人做到,则是乞讨他人达到这些品质,是卓越品质的乞讨者。
可喜的是,小和尚后为没有做乞讨者,而做卓越品质的贡献者,用自己的行动作为送给大家的礼物。
生活中,有不乏类似的事例。
我们常常容易对他人充满期待:"你要勤奋点就好了","你要细心点就好了","你要负责点就好了","你要脾气好点就好了",“你要多为别人考虑就好了”。。。。。甚至这种期待常常衍化为牢骚、责怪、抱怨。
然而,所有对别人的期待,都源自你内在卓越的品质。你希望你身上具有的卓越品质别人也有,但事实上,未必如你所愿别人身上正好也有。
一味强求他人也具有,一再乞讨他人也做到,则是乞讨者。
最容易做的,最应该做的,实际上是做卓越品格的贡献者。
与其改变别人,不如改变自己。
若改变别人,先改变自己,多看到自己的优点,才能看到别人的优点。
04
第三、y23原理,即复利原理。
很多人知道财务上有复利的概念,然而,复利的神奇效果不仅仅体现在个人财富的增长上。
y=1.0000001,y的30次方等于多少?
结果竟然不可思议的达到200多亿兆。
真正大的改变是从第23次开始的。因为第23次方也只有1.52。
看到这个表格,你有什么感悟呢?
首先,每天进步一点点,教练不断让被教练者实现n+1,让其学会对自己负责。
其次,每个人的改变起点不一样,不和别人比,和自己比,今天的你比昨天的你更好,明天的你比今天的你更好就可以,哪怕只是一点点的进步。
第三,教练要对别人的变化保持敏感度,而且要及时反馈他的变化。
反馈就是陪伴,高频率的陪伴。
这种反馈更多的是鼓励的反馈,这是陪伴更多的是支持的陪伴。
比如,课堂上,如某个小组不积极、不配合游戏互动,影响场域,如何处理?
你会去要求他积极配合吗?陈序老师的回答是这样的:
首先,接纳,允许一切的存在,尊重他。
其次,做卓越品质的贡献者。
再次,做n+1,每个人的n+1,不是所有人的n+1.
关注他人的优点,哪怕一点点的进步,哪怕这点进步看起来微不足道,哪怕这点进步相对于别人不值一提,但对他而言,仍是进步,是他自己的n+1进步,仍应获得欣赏,获得肯定。
05
这,就是我再次品味“五维教练领导力”这个“汉堡包”后,口中仍残留的三种“味道”:
001 万事向内求
002 做卓越品格的贡献者
003 不低估复利,不低估每天一点点的进步
深吸一口气,让各色“美味”在舌尖打转,直下肠胃,沁入心脾,顿觉神清气爽。
新的一天就此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