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时的夕阳它来得太快
忘记什么是两小无猜
转眼冬至那天飞雪漫天
留不下的那个少年
记忆留在昨天还是搁浅
无心这世间悲欢上演和你一样,就像你和我一样,我们之间好像有很久没有联系过了,但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彼此的微信列表里,还保留着对方。
和你一样,就像你和我一样,我们都很少甚至从来都不去修改自己的微信名称,可能担心会因为名称的改变而让对方混淆,然后消失在彼此的陌生人名单里。
所以,当你看到这篇文章之后,你一定在想,我是欣慰的,因为我还在你的微信朋友圈里。谢谢你。
第一次遇见你,也许就在这里。而在微信朋友圈这件事上,也许我们有着同样的经历。
1
2013年6月,我在微信里发表了第一个朋友圈。那时,大学还没有毕业,好友列表里也都是自己的老师和同学,不少好友都是从自己的qq里倒过来的,每一个好友算得上是“严格把关”。因为在那时,我和身边的同学还在疯狂地玩微博,习惯了在微博上秀自己的各种生活,偶尔@下与这条微博内容相关的好友,以示我们的关系有多铁。而微信,更多意义上只是自己的私密空间,这里的好友也必须是关系杠杠的那种,朋友圈的内容基本是与校园生活、生活心得相关的。
很青春,很温暖。
2
一年后,当我正式步入职场,微信对于我来说,其功能也渐渐地发生了改变,我的好友列表里开始添加同事与工作上的合作伙伴,从那时起,微信已经成为我工作沟通交流的工具,一直到现在。
在北京的第一份工作是自己一直梦寐的新闻传媒行业,也是从那时起,朋友圈的内容便多了些与新近热点事件相关的观点碰撞。初入职场,懵懵懂懂,我把每一位比自己资深的同事和合作伙伴都称为“老师”,而在朋友圈中,我似乎也慢慢读懂自己所在行业需要的一些东西。
很青涩,很谦卑。
3
第二年,第三年……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微信里也越来越多因工作而相识的好友,每添加一位,都会备注ta的职业、单位和姓名,现在,上下滑动,细细统计,好友数量比一开始使用微信期间的数量多了近20倍。
然而,我沉思了。这么多“好友”,有不少没有说过一句话,有不少只说了几句话,有不少互动了一段时间后渐行渐远。可惊奇的是,总是会收到“好友删除”验证或者朋友圈点赞需求的信息,当然,也有不少对自己屏蔽了朋友圈。其实,都可以理解。
再看朋友圈的内容,其可以与门户网站相媲美,新闻、社会、娱乐、生活、体育……还有广告,应有尽有。
很多,很全。
我的微信好友多了,朋友圈内容变了。如今每次打开微信,依旧习惯性地点开朋友圈,看看好友一天的信息,或心情、或旅行、或公司广告、或哪位女同学结婚生孩子了、或哪位男同学自己当了老板,也仅仅是因为这条朋友圈想起了这个人,但很少问候,甚至零问候。突然想给加了微信却没有聊天的好友发条信息问候下,却不知从何说起。
鼓励勇气,想了一大堆要说了,便去好友列表里搜索这位好友,无奈发现其朋友圈是一片空白,不知是删除,还是屏蔽,顿时傻了眼,随后却又淡然了。
静下来想想,好像并没有太多理由去怪那位把你删除或者屏蔽的好友,我们自己又有多长时间没有给好友发过信息,有多长时间没有和好友通过电话,又有多长时间没约几个旧相识出来聚聚?
时间不经意地在雕刻着岁月,也在雕刻着我们的内心。也许,这不是我们的错,只是时间和距离淡化了一切,只是每个人心中的追求铸就了一切,毕竟,我们的最终追求不仅仅是一份情感,还有最基本的生活。
不过,真的没有关系,我依旧感恩。
感恩我们一开始在微信里相遇,感恩我们曾经聊过的点点滴滴,感恩我们还愿意把自己的生活通过“朋友圈”的方式分享给彼此。
年末了,我通过这种方式向我微信的所有好友问候。
愿:
来年多一些交流,哪怕是节日的一句问候,哪怕是朋友圈的一个“赞”或者“评论”。
和你一样,就像你和我一样。
90后北漂一枚
我不是文艺青年,我只是情感的表达者
讲出你我心中的故事,做彼此的人生知己
雨言,一起说说故事,聊聊情怀
公号:YuyanStory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