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首席执行官》还是在2005年冬天,因为我们村有位叔叔在海尔,就对海尔有了些了解,加上当年海尔以服务好而闻名全国,自己又面临大学毕业找工作,所以就看了这部电影。
当时只是觉得海尔是个很了不起的企业,都发展到国外去了,海尔人流利的英语对话,到处彰显着国际范儿,要是自己能进海尔该多好,于是我真的去参加了海尔的招聘,运气不错,还真进来了。进来以后我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大学生,慢慢的长成了一个海尔人,嘴里的话,心里的事儿,思考模式都带着海尔的味儿,别人都说被海尔文化洗脑了,我应该说是“中毒”很深的那种。到现在我都进海尔十年多了,距离第一次看电影也12年了。本来跟同事说起看首映礼,同事觉得我有点不可思议,我也觉得我是不是太爱海尔了。直到到了电影院现场才知道,同样的电影,看过和再看感受真的不一样,就连在现场观影的张瑞敏自己都说,2002年拍的电影,距今15年了,今天再看,往事历历在目,感慨万千,泪流满面。影片中一幕幕的场景都好似是我亲身经历过一样,以前看到类似励志电影,感觉不会全是真的,这次看到拍海尔人自己的电影,才知道故事不只是故事,它是真实发生过的。那“青岛电冰箱总厂”的牌子,那海尔工业园的名字,那中心大楼的俯瞰特写镜头和中央研究院的会议室不都是实实在在存在着的吗?眼前的这些海尔建筑如今看来都那么亲切,那么雄伟,我们所习以为常的这一幢幢大楼当时建造时原来也不是那么的一帆风顺,我们现在所享受的舒适的工作环境也不是得来的那么轻而易举,他们都是海尔的老前辈一分一毫挣来的,一口口抢来的。
砸冰箱环节,我在讲海尔管理之路时已经讲过多遍,76台冰箱,砸醒海尔人质量意识,耳熟能详的故事,如今再次听着,看着,感受着,眼泪竟然不自觉的流了下来。海尔的品牌化战略,多元化战略,国际化战略,全球化战略等等现在都成功了,可当时故事发生的那时那刻,主人公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心里承受的压力与煎熬又有多少人知道呢?曾经高总也常说,微笑挂在脸上,艰辛刻在心里,年少时觉得成功人天生都那么优秀,现在看哪里有什么神人,每个成功者都是吃过苦,受过累,咬紧牙挺过来的。失败了,下次吸取教训,从头再来。成功了就继续努力,迈向下个目标。拍电影也一样,马跃现场回忆起拍摄时期他们遇到的资金不足,条件受限,压力重重的境况也忍不住泣不成声了。当时吴导是真的被海尔精神感动了,才能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把电影拍的入骨三分,张首席也是真的用心干了,才把海尔一步一步带到今天,海尔精神也融进了海尔人的骨血里了。
只要找到了路,就不怕路远,这是首席说的。每个海尔人都应该再看看这部电影,你会重新爱上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