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一个信息女老师给我打电话,问关于支教的一些事情。问题一个接着一个,一开始问那边的条件,后来又问交通。例如去靖西的车要多长时间,我说要转三趟。接着又问我转第一趟多长时间?我有些愣。时间过去那么长我怎么知道,况且这些东西是完全可以从百度上查的呀。我明白了,她把我当成百度了。
虽然每个问题都问的很精准,一问一答,把她想问的东西也整清楚了。但我总觉着不对劲,这种交谈感让我很不舒服。我突然意识到这就是工科女生的谈话方式,其实我平时和别人的交谈也是这样的,总是必须从别人那里得到一个非常精确的答案,否则我会觉得不踏实,认为这个问题根本没有回答清楚,可是问题是好多问题是没有答案的,对方也不清楚答案 ,至少在交谈的时候没有。
学工科男性居多,不善于表达,大多性格木讷。女生因为很少学工科,本身比较多愁善感,反倒弥补了学工科的呆板。学工科人的特点是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像编程序一样,包括顺序分支和循环。逻辑性特别的强,谈话过程却让人特别不爽。
今天的谈话为什么让我不舒服呢?因为工科女没有照顾到谈话者本身的情绪。首先这位老师和我不大熟,平时的交流很少。忽然打过来一个电话,我本身还都处于一个很惊讶的状态。还没有回过神的时候,就直接被提问那么多问题,很是愕然。不熟的人打电话之间首先的问候和客气被她直接省掉了。
最重要一点是说话的主动权。整个过程我只有回答的份。象机关枪一样的问题一个接一个扔过来。话不多,很精准,都直接获取自己想要的答案。这个不是在交流,她是在查找答案,而我仅仅是一个答案机。有点儿像被质问的感觉,例如当我说我忘记什么的时候,她会说你不是做过这件事情吗?我差点晕过去,我又不是电脑,做过不一定我能记住啊!
最后,竟然也没有个谢谢,并且由她提前挂断了电话。好强势是一个过程,没有寒暄,没有请求,没有共情,没有赞美,甚至连吐槽都没有。简单,直接,有效,好一个工科女!
其实这种说话方式是工科理科人经常犯的一种错误。这也是一种比较隐形的命令式谈话,谈话体验非常不好。和中国人交流还是应该用人的方式,温情的,模糊的,间接的,委婉的,和和气气的把事情办妥了才是正道啊。否则的话,以后她打电话过来,下次我可能接都不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