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下半学期,最后一个课文单元了。
小说单元(教材以文体为单位编排,也是一件好事。在我们对课文优劣排序进行争论时,刚好也可以明确文体的特质,多一重讨论的切入点,顺带进行平行比较,比如同一母题小说的比较,本文暂时不谈),有4篇文章:鲁迅的《孔乙己》,刘绍棠的《蒲柳人家》(节选),契诃夫的《变色龙》(汝龙译),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节选)(万紫等译)。
课文是可以进行优劣讨论的。虽然这是废话。文章优劣,存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情况。正是这种不确定性,产生了自圆其说,各呈高见(独特读法)的可能,进而要倾听小组几个同学不同意见,因为小组要给出课文的排序,所以得互相综合,达成共识。
继续以“个人-小组-班级”给这4篇课文优劣排序。
4篇课文,继续延用打分制,5-4-2-1,要去掉中间的3分。避免可上可下的打法,国人做事喜欢往中间“安全”地带凑的习惯,不评,但是,玩课文评价这种游戏,让一群可能沾染了暮气的少年产生观点交锋,是很需要去掉3分的。
每个人的意见都很重要(这也得反复实践,而且还得有实际配套才可能做到,比如小组内每个人分工陈述,优先甚至单独回答听众问题时,如果根据未回答清楚等实际情况可能要写文章再陈述,那么,在小组讨论时,个人主见和参与度相对会提高一些)。
小组讨论要充分,这个要给课堂时间。题海战术要时间,写一篇短文,都需要时间。小组讨论也需要时间。讨论时间,放在课余,还是放课堂上;课堂上是给5-10分钟时间,还是按需决定时间,都没有定论。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这本身就是一种价值判断。如果讨论本身也是目的(不仅仅是手段),通过讨论,学习公共说理,更是要给时间了。
班级讨论,是小组分工陈述小组综合后的意见,接受听众的提问。放在一个范围内(比如一个单元4篇课文的比较),评出优劣(在没有一个事先给定的优劣评价标准的情况下),对一篇具体的课文(比如《孔乙己》)给出评价(如优点罗列)和理由,我的意思是说,要给予交锋的真实感。
既然,在这个小说单元的文章排序之前,我们已经进行过诗歌、散文文体的单元排序讨论。所以,也必须不断推进讨论本身。
昨天,课堂上小组讨论这个小说单元时,我路过某组时,听了他们几句对话,其中有这句:
“这篇小说,我们4个人打4分,你一个人打1分。那综合下来就4分吧。”
我跟他们开玩笑:“你们不要搞多数人的暴政喔。”
临场叫停全部的讨论:“各组尽可能呈现独特的想法。比如《孔乙己》一文的优点,你们组内很多人想到的某一点,估计班级里其他组也会想到,所以,请珍视你们组内的不同意见。”
小组内为追求共识的高效,以前肯定也出现过“多数人的暴政"。这次,要作为重点了。强调独特想法,我希望组内弱势声音被重视。当然,最好在这节课开始时就提出来。
今天课上,各小组陈述昨天的讨论结果,从板书来看,事实证明了这样做,是有必要的。比如,5班班级对小组评分汇总下来,《孔乙己》是第一名。在6班,《变色龙》是第一名。(这样的排序是相对的,因为在4篇文章中比较。好比一个足球比赛的胜负,看对手是谁)
因为强调了独特性,以5班为例,陈述第一名作品《孔乙己》的优点时,小组的分析(下面板书记录),也似乎被逼着挖空心思了——
比如:从标点符号,来分析孔乙己的情况。“!”传达“窃书”说法的坚信,“……”体现出争辩的无力和窘迫。
比如:孔乙己的偷和他在酒店里付账的诚信,看出小说人物刻画很立体,不是简单的好人坏人二分。
比如:少年视角看世界,对断腿的孔乙己来酒店是用手“走”来,而不用“爬”,保留有少年的同情,也体现了作者对孔乙己的悲悯。
很多观点,比如“修辞(包括掌声)立其诚”,“对自己的观点负责”等,是要反复在课堂上实践的,无论在小组讨论,还是班级争论环节。从后附板书也可以看出,当提出《孔乙己》一文这些优点,被同学提问了——
1.反映当时人们内心贫乏(请问内心贫乏是什么意思,在文中指谁?为什么你们这样说?)
2.主题包含对社会现象的批判(请问,什么社会现象)
3.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迫害(科举制度是坏的吗?)
我不确定“不代入自己的阅读,可能会耍流氓”这样的说法,合不合适?也不确定:读小说的时候,代入自己,会不会致残?
5班,在班级争论的时候,话题不由我主地出来了这样二个(尤其后一个):
1.你可能是百姓中的一员吗?
2小伙计二十年后,会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他变成“笑”着的百姓众多一员的可能性,大吗?
第二个讨论出现的时候,我很高兴。
有上帝分析文中信息,得出通货膨胀,因为酒钱涨了。
有上帝给出一个看法:二十年后,少年变成了取笑的酒客中的一员。比如小说《故乡》里的闰土,少年时如此善良淳朴,长大后,只要经济困难等现实问题出来,小伙计变成中年闰土太容易了。甚至,难说不变成酒店里带头主动揭孔乙己之类弱者伤疤的一个。
但是,这样看法的,只有3个。
我没想到——
大多数上帝,弃权。
理由是:变坏了,坏,跟谁比?坏的标准是什么?取笑,是人(或者说一个立体的人)常有的行为之一,是人性的弱点。
对这种情况,我想了想:好的讨论,其话题,是不是,类似于,好的小说家终将愿意让笔下人物自我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