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在上海迪士尼乐园凡迭戈剧院门口,一起特别的冲突引起了网上的热议。
事情的起因是一个8岁男孩触碰了一位年轻女子的敏感部位,女子上前维权,却遭遇男孩的妈妈极其朋友的围攻,言语和行为都粗俗不堪。
视频里,男孩的家长大喊:碰到了就碰到了,你叫喊啥……并用帽子袭击被侵犯的女子,还对上来劝阻的围观者说“我就打,关你X事啊!”气焰极其嚣张。
在工作人员赶到了现场后,女子哭诉,其中一个家长又将她推到在地,继续施暴。还恶人先告状称:她说一个8岁小孩摸她屁股。并接着飙脏话:“你他X有妄想症吧你,长这个X样,还摸你屁股啊!”
最后双方都被工作人员带走了。
孩子碰了别人,不管孩子是有意还是无意,先道歉,然后教育,都应是正常的行为。更何况,还是触碰了别人的隐私部位。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表明:儿童在6岁左右就已经有了性别意识,8岁的孩子早已可以分清男生和女生的不同。
但事件中,孩子的家长却先护住孩子,然后对被侵犯的女子恶语相加并暴力攻击。大有“儿子别怕,有妈给你撑腰,你大可耍流氓”的架势。这不由让人感叹,这个母亲的素质,真是低劣。而从母亲的行为上,即可推断出,孩子顽劣的根源。
圣经箴言书中说,不忍用杖责打儿子的,是恨恶他,疼爱儿子的,随时管教。趁有指望,管教你的儿子,你的心不可任他死亡。愚蒙迷住孩童的心,用管教的杖可以远远赶除。视频中,母亲不仅没有管教孩子,其低劣的素质、粗俗的言语、暴力的行为、自私的态度、过分的宠溺、遗忘的同理心、丧失的羞耻感,都被她们紧紧护住的孩子看在眼里。也让人不难理解,孩子为什么会做出这样下流的行为。
加拿大心理学家班杜拉说过:“儿童可以通过观察、阅读、听他人讲述来模仿人类的行为。”孩子从呱呱坠地到牙牙学语,从蹒跚学步到努力奔跑,从懵懂无知到渐懂人事……父母的言行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如果父母的举止文雅,那么孩子的举止一定会得体;如果父母的语言粗俗,那么孩子的语言也不会太高雅。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言传身教”。
犯了错误,如果不及时管教,久而久之,就会难以管教。
《论语·子路》中,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当“父母”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孩子”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父母”自身不端正,而要求“孩子”端正,那未,纵然三令五申,“孩子”也不会服从的。
孩子需要的是,正确的引导。
国外有一个关于教育的视频,受到了全球网友的好评。
Bryan Thornhill 10岁的儿子在学校欺负同学,他听说之后,非常生气,于是,惩罚儿子三天不能乘坐校车上学,必须跑步去学校。他的家离学校大概一英里远,这三天里,儿子每天在前面跑,他就开车跟在后面,就算下雨了,也不开车载他。
视频一经上传,就受到网友们的交口称赞,Bryan Thornhill 也表示,这种惩罚办法,既可以锻炼孩子的身体,又有惩罚的作用,当然效果也非常明显,“这周他一直在跑步,老师说他在学校的表现也好了不少,上周他还在各种闯祸,这周老师都夸他进步了很多”。
还有一个视频,女儿因为嘲笑得了癌症的同学秃了,而被母亲剃光了头发。
这种“共情”教育让女儿设身处地地知道了癌症同学的痛苦,相信她从此以后再不会去嘲笑别人了。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时父母的影子。
发展心理学讲儿童时代比喻为“图谱时代”,儿童会把父母的行为看成一些图谱,照着这些图谱来学习各种行为。
在儿童早期生活中,大量的行为图谱来自于父母,他们对父母的行为看在眼里,听在耳中,记在心里,并照此行事。这些行为图谱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行为习惯。很多家长认为,最好的教育,就是给孩子买最好的衣服和玩具,上最好的舞蹈班、英语班、兴趣班,殊不知,最好的教育,实际上就是你在家中的一言一行,一点一滴。
孩子们做出的不良行为,究其根本,是养成于家庭,显现于学校,危害于他人。你做出任何影响糟糕的举动,小孩都会很快学会,甚至在他成长的道路上,成为无法抹去的阴影。
无论他的英语说得再流利,钢琴过再多的级,去最好的游乐场,穿最贵的NIKE。
都是FUCK。
贝儿爸爸
► 出版人,媒体人,图书推介人,讲故事的人。著有《再忙也要陪孩子读读书》《嘿!曼巴 科比·布莱恩特传》等。
做有趣·有料·有态度的教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