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听书笔记
01)《悉达多》讲了两方面,一是关于求知的境界的问题,二是关于人生境界的问题。
02)悉达多一生的探求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他是选择出世的青年,抛弃一切,禁欲苦行。
第二阶段,他是选择入世的中年人,声色犬马,纸醉金迷,又再次抛弃一切,甚至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
第三阶段,他是一无所有的老人,在河边做了船夫,终于找到了内心的安宁,顿悟成佛。
03)悉达多最后悟到,智慧是无法言传的,圣贤之言对求道者来说可能只是空洞的废话,你以为你明白的道理,其实你并不明白,只能亲自去经历体会才能真明白,获得真智慧。
2.听书感想
悉达多的一生,映射出多少人的一生。
青年时期充满快意,沉浸在理想世界;中年时期全身心投入现实生活,忙忙碌碌起起落落;晚年时期了悟人生,看透看淡荣辱得失。
人生就是这样的模式,只不过悉达多是一个极致的矛盾体。
没有人能像他在青年时抛弃一切,在中年时积极入世,取得世俗成功,又在晚年修成正果,顿悟成佛。
在每个阶段,他都达到极致。
而芸芸众生,不过是在各自的人生阶段中过活。
忙于眼下,为了美好生活的奔头努力而不停歇。
又或者,忙碌劳累是有了,却并没有收获名利、幸福、正果。
现实中,太难了。也因此,悉达多只是一个虚构的角色。
另外,悉达多最后悟到:
智慧无法言传,只有亲身经历体会才能真明白,收获真智慧。
这真的是太有智慧了。
初步想了一下,可以解读出下面几层意思:
悉达多的故事,即便阅读的时候,无论多么触动心弦,感受颇深,也没有实际意义。
因为他人生经历中蕴含的智慧,非经历过的人才能切身体会。
再往更普遍意义上看,很多时候,为什么不听老人言,不听智者劝慰?
因为人们只看到了对方的字面意思,而没有领悟智慧实质,所以总会无视金玉良言,做出愚蠢的事。
从漫长文明的角度看,人类的发展,先人的智慧总是能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流传下来。
可为什么他们曾经面对的问题、弯路、苦难,却总是在后世以某种形式重现?为什么后人知之而不鉴之?
通过悉达多所悟就不难理解了,智慧无法言传,唯有经历才明白。
后世之人,只有经历过那些相似情境,才知道先辈的箴言所言非虚。
也因此,我们看到,历史不会重演,却总在重复,貌似是一次次轮回。
可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