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故事372
秦王听说吕不韦已死,派人寻找他的尸体,结果没有找到,于是将他的门客全部驱逐,接着下令在全国大规模排查,凡是来自其他国家的游客,不许在咸阳逗留;已经在秦国做官的,要削去官职,三天内驱逐出秦国边境;收留这些人的家庭,一律治罪。
楚国上蔡(今属河南省)有个人名叫李斯,是著名贤士荀卿的弟子,很有学问,以前游历到秦国,在吕不韦府中做门客。吕不韦因为李斯有才能,把他推荐给秦王,秦王任命他为客卿。现在秦国下达逐客令,李斯也在被驱逐之列,已经被司里(官名,掌管外来宾客馆舍和民居)驱逐到咸阳城外。李斯在途中写好奏章,假托有机密事情,让邮差呈送给秦王。奏章内容如下:
我听说:泰山不拒绝泥土,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河海不挑拣细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邃;帝王不排斥百姓,所以能彰显他的德行。从前秦穆公称霸的时候,向西从西戎那里得到了由余,向东从宛地得到了百里奚,从宋国迎来了蹇叔,从晋国招来了丕豹、公孙枝;秦孝公任用商鞅,制定了秦国的法律制度;秦惠王任用张仪,拆散了六国的合纵联盟;秦昭王任用范雎,实现了兼并的战略。这四位君主都是依靠客卿成就了功业,客卿又哪里辜负了秦国呢?大王如果一定要驱逐客卿,他们就会离开秦国,去为别的国家效力,要想让他们继续为秦国效忠并出谋划策,就不可能了。
秦王看了他的书信,恍然大悟,废除了逐客令,派人驾着马车去追赶李斯,在骊山脚下追上了他。李斯于是又回到咸阳,秦王命令恢复他的官职,像以前一样任用他。
李斯趁机对秦王说:“从前秦穆公成就霸业的时候,诸侯还很多,周朝的德行威望也没有衰落,所以不能实行兼并的策略。自从秦孝公以来,周王室衰微,诸侯相互兼并,只剩下六个国家,秦国役使诸侯,已经不止一代了。凭着秦国的强大,大王的贤明,扫荡各国,就像拂去灶上的灰尘一样容易。如果不在这个时候赶紧谋取功业,坐等着诸侯再次强大起来,相互联合对抗秦国,那就后悔莫及了!”
秦王问:“我想要吞并六国,有什么计策呢?”
李斯说:“韩国靠近秦国而且弱小,请先攻取韩国,来震慑其他各国。”
秦王听从了他的计策,派内史腾为将军,率领十万军队攻打韩国。当时韩桓惠王已经去世,太子安即位。公子韩非擅长刑名法制之术,看到韩国羸弱,多次上书给韩王安,但韩王没有采纳他的建议。等到秦国军队攻打韩国,韩王十分害怕。公子韩非自认为才华横溢,想要在秦国得到任用,于是向韩王请求,愿意作为使者出访秦国,以请求停止战争。韩王听从了他。
公子韩非西行拜见秦王,说韩王愿意献上土地,做秦国的东方属国。秦王非常高兴。
韩非趁机劝说秦王说:“我有计策,可以破坏天下的合纵联盟,从而实现秦国的兼并战略。如果大王愿意采纳我的计策,而天下合纵不破,赵国不投降,韩国不灭亡,楚国、魏国不称臣,齐国、燕国不亲附,秦国霸王之名不成,四邻诸侯不来朝见,我请求大王斩杀我以殉国,来警戒那些为主谋而不忠的人!”于是献上他所著的《说难》《孤愤》《五蠹》《说林》等书,一共五十多万字。
秦王读了这些书,拍案叫好,想要任用韩非为客卿,和他商议国家大事。
李斯嫉妒韩非的才能,在秦王面前诋毁他说:“诸侯各国的公子,都只亲近自己的亲人,怎么会为别人效力呢?秦国攻打韩国,韩王十分着急,就派韩非到秦国,怎么知道这不是像苏秦那样的反间计呢?韩非不能任用。”
秦王问:“那么应当驱逐他吗?”
李斯回答说:“从前信陵君和平原君,一个是魏国公子无忌,一个是赵国公子胜,都曾留在秦国,秦国没有任用他们,放他们回到本国,最终成为秦国的祸患。韩非极有才能,不如杀了他,来剪除韩国的羽翼。”秦王认为有理,下令把韩非囚禁在云阳(今陕西淳化县西北),准备处置他。
韩非问:“我有什么罪?”
狱吏说:“一个树杈上不能有两只雄鸟。当今这个时代,有才能的人不是被重用,就是被诛杀,何必问有什么罪?”
韩非愤慨不已,作了一首诗:《说》果难,《愤》何已?《五蠹》未除,《说林》何取!膏以香消,麝以脐死。
李斯派人送毒药给韩非,逼他自杀。韩非想向秦王申诉,但不得进见,万般无奈,只好自杀。秦王很快后悔,派人去赦免他,但韩非已经死了。
韩王听说后,更加害怕,请求把韩国的土地献给秦国,甘愿俯首称臣。秦王于是下诏让内史腾停止进攻。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