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理:狄罗德效应
18世纪法国有位哲学家叫丹•狄罗德。有一天,朋友送给他一件质地优良、图案高雅的酒红色睡袍,狄罗德非常喜欢。可他穿上华贵的睡袍在家中寻找感觉,总感到家具的风格不协调,地毯的针脚也粗得吓人……于是,为了和睡袍配套,他把旧东西全部更新。书房终于跟上了睡袍的档次,可他仍感到很不舒服,因为"自己居然被一件睡袍胁迫了"。后来,他把这种感觉写成一篇文章,题目为《与旧睡袍离别之后的烦恼》。200年后,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家朱丽叶•施罗尔在《过度消费的美国人》一书中,把这种现象称作"狄罗德效应",也称为"配套效应"。
在人们的观念中,高雅的睡袍是富贵的象征,应该与高档的家具、华贵的地毯、豪华的住宅相配套,否则,会使主人感到"很不舒服",这种"配套效应"在事物的联系中为整个事物的发展提供了动因,从而促进了周围事物的变化发展和更新。在现实生活中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老J论:
和前面的鸟笼效应不是一个逻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