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儿早上,无意中翻App,才遇到简书这神器。自从去年毕业到现在,我感觉工作上并不是很紧张,手头上空余的时间也渐渐多了起来,最开始是抱着雄心壮志——阅遍图书室里所有藏书。而最后,我也就看了十几本,其他的都是只读了封面。之前也遇到过很多大牛,他们都是一秒过十行,阅读对他们而言从来都不是什么困难,想学他们,可就是无法复制那些阅读模式。索性,我就给自己改了一点点目标,每个月读两本,每天都写点儿小心得。毕竟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时至今日,记录自己心得的第一个小本子,也快用完了。我不敢说有什么超凡的智慧和领悟,但是我总想把其中的一两篇拿出来,让别的读者瞅一瞅,顺便给我说点什么,我觉得只要交流互动,总会有点收获。
这一次,我就想先从我的头像说起。这一张照片是我今年六月份从西藏回家,在贡嘎机场拍的,看着自己的笑容,我依然能体会到当时的兴奋。因为工作原因,我去年七月份来到西藏,在将近一年的工作生活中,思想感情变化很大。都说环境最能改变一个人的性格,那么我肯定是其中的一个实例。来这里工作之前,我心里想的最多的可不是蓝天白云,也不是神圣的雪山和珠穆朗玛峰,而是氧气、氧气、氧气。我和家人搜遍了百度各个网页、论坛、贴吧,想知道缺氧是什么概念。后来得到的结论是,缺氧就是别人拿枕头捂住你的口鼻,那种窒息的滋味儿。缺氧,我的内心里是怎么对待你的感情,你肯定也懂。以至于当飞机到了日喀则和平机场时,我半天都没有从机舱出来,就想多吸会儿氧气。后来站在舷梯上时,阳光好扎眼,而后是被那夏日凉爽的天风给团团围住了,那肯定是一个友好而亲切的拥抱,以至于,我都差点忘记了缺氧这回事儿。
接下来的一个星期,是入藏最难熬的时期,各种高原反应的症状接踵而至,甚至每晚睡觉的时候,我都是拿一块儿,湿毛巾捂住口鼻,来减少流鼻血的次数。人,是社会性动物,当你在一个群体里面去面对各种困难时,围观的群众肯定会给你不小的动力。一整年,经过了各类天气带来的洗礼,我终于知道对于未知领域的恐惧该如何克服了。面临未知之前的心理活动,其实才是最剧烈的,最伤人的。当你真的到达了那样一个未知领域以后,你只要行动就已经足够你去克服内心的恐惧了。这就让我想起来《冰峰:168小时》里面的电影片段了,男主角如果在掉进冰缝时,一味的去恐惧而不继续往下走,他肯定不会发现另一个出口,而他也肯定不会最终获救。后来,我根据安排如愿以偿的拿到回家的机票,在候机大厅里,我一直处于微亢奋状态,我也细细想了想一年里的不容易,然后就有了一个想自拍的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