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伊丝.劳里擅于用简单的语言勾勒宏大的故事背景。绮拉、汤玛和刚刚懂事的小乔构成了社区里艺术家,看似理想的社区环境其实是高度集权的社区,利益权力集中在“长老”们手中。
《记忆传授人》一开始看似平等、和谐的社会,到了《历史刺绣人》已经显露出它邪恶的本来面目。
绮拉如果不是有承袭自母亲的刺绣天赋,已经被送到“坟场”自生自灭了。她和汤玛、小乔的共同点,是都具有其他人所不具备的天赋,而且都是孤儿。这一切究竟只是巧合还是有人故意为之?劳里似乎没有给出答案,读者和当事人却同样慢慢靠近真相。
对琦拉而言,活下去有什么意义似乎不是一个问题,她和小麦以及社区里的那些人,似乎并不在意这个问题,他们只是要拼命活下去。他们的字典里,没有放弃、认命、后退、逃离…这些词。就算是小麦带回来的“好消息”也没有动摇绮拉。
是什么使绮拉具有这样的使命感?她一开始不过只是一个瘸腿的孤女。或许是因为不断修补历史那厚重宽大的礼服,也或许是承袭自母亲的温柔和坚忍,“痛苦使你坚强”绮拉的妈妈这样告诉她;又或许如小麦所说,残缺能让人变得平和而友善,是因为身体残缺让她更懂珍惜和更有勇气吗?
我们从各种经典作品中能看到的所谓“英雄”,所谓“勇敢者”,他们身上并没有超能力。他们和我们一样只有一副骨肉之躯,他们也如同我们一样会感到彷徨与恐惧,会有担忧和痛苦,也正因如此,每当他们在重要时刻做出令人性光辉闪烁的抉择时,才格外打动人,格外叫人欣赏。
一如《记忆传授人》的结尾,故事留下来开放式的希望,不论是《记忆》最后一幕的“出走”,还是《历史》最后的“留下”,主人公的内心都历经了一场炼狱和重生,劳里让他们带着对未来的希望结束了故事。
或许在看这本书的过程中,你会和我一样,好多次热泪盈眶,但合上书页的时候填满内心的却不是悲伤,而是力量。
对于阅读反乌托邦题材,我想这就是我们从中最大的一点收获。他们不伟大,他们平凡得,卑微得如同尘埃,可我们依然能感受到源自那纯净心灵深处的力量,善的力量,为他人牺牲的力量,敢于直面真相的力量。
亲爱的D,愿你也能拥有这样的力量,别轻易放弃,别后退,别逃…要向着明亮的方向,要向前,要去面对。
记得,痛苦使你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