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枣树

图片发自简书App

王金庄村西大南小北沟下的马路旁,有一颗黑枣树。这棵黑枣树,被岁月浸蚀得只剩下半张树皮。每每从这里路过,总是浮想联翩。只剩半张皮,没多久就会死去的。可是,多少年了,他仍岿然不动地屹立在这里。

今天,进行土地普查,我们来到树下,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一说,因为这里土厚。又一说,这里是耐旱的红土。

马路从树旁通过,路面已经硬化,雨水浸不下去。生存环境恶劣。仰头望树冠,不见变小,反而比前几年又大了一些。再看树上的黑枣,并不稀。我说巧灵,“我站在树旁,你给我照张相吧,选好角度,主要照出只有半张树皮。”半张树皮给我们以重要的启示。

黑枣树,救命树。贫是救命,盛时济困。

我们的祖先修建梯田时,主要食物就是这黑枣。

黑枣也可以和柿子掺在一起,捏成柿饼,捂出白霜,甜丝丝的。

黑枣拌粗康,晒干,烘熟,去石碾上碾成糠炒面,是千百年来山民赖以生存的主要食物来源。

黑枣还可以晒干,烘熟,直接碾成黑枣面。黑枣面比糠炒面好吃。黑枣不够全年口粮时,不得不掺粗糠补充。

栽一粒黑枣种子,长大结果,结的是有核黑枣。从无核黑枣树上剥下树芽,就嫁接成无核黑枣;从柿树上剥下树芽,就嫁接成柿树。

互联网时代,黑枣也沾光,通讯发达,枣名远播,畅销各地,曾经的救命树,如今成了致富树,多树人家,因此得益。

我们这次进行土地普查,贺局说,要把千年黑枣树统计清楚。

通常情况下,土厚的地里,黑枣结得稠,个大。贫瘠的土地里结得也不稀,但个小,产量低。

不论什么地里,即使长在荒坡上,也耐旱抗涝,千年不死,生命力极强。

风雨把黑枣树浸蚀得只剩半张树皮,他也要倔强地生存下去。

历代文人骚客无休止地大书特书松树,柏树,杨树,等等的树,偏偏就冷落了我们的黑枣树。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