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的本质作用,是传递信息。无论做口头报告还是写书面报告,对于职场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技能。
口头报告是双方的面对面交流,除了言词自身之外还有表情、语气、形体等手段的辅助,信息的传递是立体的。因此,报告者的观点、意图比较容易呈现给对方。
书面报告则依靠单纯的文字和图片呈现观点,信息的传递方式是平面的,并且通常是利用邮件进行远程交流的报告,因此,就准确地传递信息来说,对写报告者的要求较高,需要具备写出高品质报告的技能。
那么,什么是高品质的报告呢?
简单来说,能够准确、高效地传递信息的报告,应该就是优秀的报告。但是,问题出现了。报告作者认为其报告是优秀的,报告的受众(阅读者)一定会认同吗?不尽然,甚至有时会大相径庭。为什么呢?原因是报告的受众和报告的作者,业务背景不同或者职位不同,对报告的理解力或者关注角度不同,报告阅读者并未从报告中,快捷地获得自己希望了解的信息。因此,对报告的品质,会和报告作成者有不同的认知。
那么,从报告作成者的角度来说,有没有便于遵循的规则,使得自己的报告获得更高的认可度呢?答案是有的。如果一篇报告做到 “论据充分,逻辑严谨、观点明确,表达直观”,通常会更容易得到受众的认可。其中,“表达直观” 尤为重要。
这里,我们以一个具体的实例说明什么是“表达直观”。至于其他几个要素,各位看官自己脑补。
下面的内容,摘自一篇 『MCU 工作时钟频率和内置Flash存储器状态对功耗电流影响』的报告,是我当初的团队成员写的调查报告。报告的表格中,列出了详细的调查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提出了明确的观点/结论,算得上一篇不错的报告。
但是,表达的风格算不上 “简明直观”。报告的阅读者如果不仔细阅读报告中的数据,几乎不能快捷地获得功耗电流变化趋势和时钟频率的对应关系。如果使用下面的柱形图来呈现调查数据,是不是会有画龙点睛之功效呢?
从柱形图可以清晰地看到,功耗电流随着工作频率的降低,呈下降趋势,图中的趋势线清晰地呈现出了这个结论。并且,利用不同颜色的高低柱体,生动地展示了相同工作频率条件下,内置存储器停止工作时功耗更低的结论。
这样改善后,即使报告的受众是非技术人员,也能基本理解技术指标的大概趋势、相互关系。因此,表达越直观,越容易使对方理解你要传递的信息。这就像我们都喜欢操作简单的 “傻瓜式” 设备,也是同样的道理。
感想:
对于身处管理职的职场人来说,报告的技能可以说至关重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干得好不如说得好”。只要自己用心、并且不断学习他人优秀报告的亮点,这个技能是可以快速提升的。我在刚入职外企时,是个写报告的菜鸟,并且第一次出差报告还被总经理批评的体无完肤,最终通过自己的不谢努力,后续工作中所写的报告得到了受众的普遍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