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听见“研究”二字,一则来自于最近的世界女排锦标赛,中国队总能以那份坚毅向世人证明那种不可替代的地位。今天偶然间,看到了一则报道,报道上称“中国队是最善于研究”的团队,郎教练总会说:中国队不输同一队两次。或许因为每一次失败后,她们总会研究对手是如何攻与守的,来思考应对之策。二则来自于此次华师大的培训与自己的阅读。
对于这次的培训原不抱有多大的期待,是因为事先并不知道会有什么要的内容安排,但听到是到华师大培训,却又带着几分期许。因为在这里认识的都是特别优秀、实在且低调的教授们。两天下来,感受却真的是不同,每个教授都会有自己的独特演说设计,因为真的是见识过如李教授般每一次会议都会有针对性地思考自己分享的内容,会根据本次会议的主题及分享者所关注的主题来呈现自己新的思考,便对于每次都原封不动地分享持保留态度。但不得不说,每一位分享者都基于了自己的研究分析与理解。这正如同一位老师教着不同的班级,成绩截然不同的原因,除了学生的差距,还会有什么。以往的我总会觉得,同样的老师,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成绩,当然就是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差距,然而真的没有别的了吗?我想一定不是的。在所谓的素质教育时代,成绩依然是重要的衡量依据,正如一位校长跟我说的一样,没有成绩,所有的其他都会变成空;有了成绩,其他便是锦上添花的事儿。这一直都是我非常困扰的事儿,一些活动多的班级,在一段时间内,成绩一定是比不上别人的,因为时间,因为投入。然而,我们该如何让这样的差距缩小并反超呢?我们需要的是研究与反思。正如这次培训般,面对着市优秀班主任,选择怎样的课程才是合适的呢?如何的分享才更吸引人呢?
当然,不得不说,这两天的老师们都是有水准的,或有深度,或诙谐幽默,或寓教于乐……讲座中的一句句经典且又值得深思的话语真的是多到记录不下来:
关于德育,李敏老师说:教育必须包含德育的目的或者“道德的善意”;教育必须包含有价值的内容或者产生有益的影响;教育必须采取合乎道德的方式或者在道德上可以接受的方式。任何教育中都包含着德育;德育代表使人为善的教育意图。
托尼.马伦在美国年度教师颁奖仪式上的感言:最优秀的教师有一个共同的品质:那就是他们都知道如何读懂故事,他们知道走进教室大门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独一无二,引人入胜的故事。他们不仅能够读懂这些故事,还能把信心和成功写进这些故事。他们不仅能够编辑错误,还能够和学生一起创作最美的故事。
美国心理学家吉诺特:在经历了若干年的班主任工作之后,我得到了一个惶恐的结论:教育的成功与失败,班主任是决定性的因素。在与学生的人际交往中,班主任的方式, 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氛围的主因。身为班主任,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学习,生活的愉快或者悲惨。
席居哲教授说:完全接纳会是一种美的享受。如果您不能完全接纳,打开心扉是不能感受这种幸福。让孩子成为孩子,成为他们想成为的人。接纳与包容,静静地包容孩子,欣赏孩子。
世界是不公平的,内心得有差异感,学会包容。每个人的发展都有自己的路径,不能复制。要有包容心,要慈悲。慈是同乐,悲是拔苦。用宽广的胸怀包容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对学生耐心地等待、树立差异化的心态,不要COPY某些模式,是让学生成为觉察自己,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时常在安慰,总是在等待。等待的充实感和丰盈感。
黄向阳博士用教例《雾都孤儿》来分享了教育是什么?教人作恶是教育吗?
1.费金如何教奥利弗命偷东西?
2.从技术上说,他的教法有何高明之处?
3.费金教法的效果如何?有哪些具体效果?
4.费金教奥利弗偷东西是教育吗?
……
由此而想,教育是什么?我们的教育应该是怎样的?怎样的教育才是让孩子们接受与喜欢的?
10月17日培训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