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字拳与书法
三、字的内劲与人的内劲
张桂生
字有内劲,由人赋予。人之内劲因字而生。先从人及于字,然后是以字再及于人。字体人体是一样的。同有上下,同有前后,同有左右。行笔人力先动,行拳字乃先动,内外显现同一道理。字拳的特点就在这里。所以有字即是拳,字字都成拳,何止二十四字成诀?即千千万万字,繁多如字典皆可为拳。不仅是拳路更是拳库。遇字都是诀。下面我把字的内劲和拳的内劲在此作一番介绍。
字以晋为最盛,王羲之得白云上人书诀,所以成名于后世,实因其有独到之处,他不仅得字之神,且得字劲与力,力发字如银之柔,圆而正,柔里藏刚,含而不露,韧而润。除此一人,余不足道也。降至大唐,字风一变,则将字之力,刚柔倒用,先刚而后柔,猷而硬,除颜鲁公以外,无与媲美者矣。宋、元、明以下更失其真远矣。柔者过柔则媚俗;刚者过刚,刚则弩拔。待到清朝,则百态具出更不足为楷模矣。为什么要这样说呢?是因已无韧猷二劲,而失字之力矣。
详言之,字有阴阳,有刚柔,在阴阳刚柔上而生力,由力的变化而出点画。即拳之形也,以点为主,俗话说:“点到为止”。正是行拳的要领,拳术内劲就是以点为先,点的内劲就是三丰祖师所谓之通微,视之容易,练之最难。
点的功夫发自周身,形诸于指,非通灵后无能为力也,这种劲,俗说叫劲,术语则是提劲,将力提出活而用之,即为武术之行拳。字变拳即变,上下左右必须活用。点上行则竖立,拳上行则上掤或用劈,竖下行则用撩撮。字横出则是拳的左右横截,也可挤按。左斜行则是势,右下捺则消行。竖要阳伸,横要阴圈,以字找劲,以劲出拳,写字是人找劲,练拳是劲用人,由身到字,由字还身,内外交流行之不息,是劲是力不是气,练拳用气则神分,顾拳顾不到气,照气照不到拳,每致两误,则出手迟矣。
阴阳互用,刚柔兼施,刚里求猷,柔中取韧。猷韧二劲要在字里求,在拳里用。体要柔,肢必刚;肢要柔,体必刚。刚以避敌,能接敌械。柔以发劲,刚顺柔必逆,柔顺刚必逆,一顺一逆一随一消,以意应之,最忌有形。所以千万别把字看成架子,更不需要套路,字熟则拳熟,字精拳自精。有工夫就写字,写字就是练拳,先练一点,次划一竖,再写一横,次划一撇,时时刻刻要这样做,何愁字不成拳。以字出拳,一笔一划即是拳术的一招一势,要先工一笔,然后再兼众画。一个字可以用一手写,也可以用两手写。一手能写一字者,则一手能发数招,所以字门的开门手,就是一开门就用一手,一连气打出七招而不换手,后手放于背后,这叫后摆手,又称救命手以及绝命手(绝命手即一出手就把对方打“土”了,“土”就是打死了)。先看字形,哪笔是正,哪笔是偏,哪笔是顺,哪笔是逆,然后再联想到身手。顺者手必正出,逆者臂要反用,随字转身要知向背。四正藏于四正之横竖,四隅隐于四斜撇捺。顺多柔逆多刚,迈步如走笔,笔尖前指前进,笔杆下引,引必后退,笔正者正走,笔斜者旁行,日久通神,人一动字即应。人字合一,亦字亦人,字是拳,拳也是字,何难之有。
在《无量能论》中提出人类都各有字,都可以成拳,这是对我们后人的启示。凡吾同道,不分中外,应当在这一启示上下工夫,有所创造,有所发明,以发扬武当技击之道,对人类有所贡献。
人身有血脉,字体也有血脉。人身之血脉是血随气行;字体之血脉是墨随水行,人无血脉则诸穴具闭,不能呼吸。字无血脉则众画全停,不能成字,此乃字拳内劲之根源也。行拳想写字,则人与字相合。字脉即人脉,字劲即人劲,点手如字点,行手如出画,点划由心出,拳招由手发,心动笔随能写字,意动手随则发拳,拳有气力,字有精神,精神气力合一则拳之上乘,不是架势,如果在此中求套路则背道而驰矣。
字拳乃无言之道,不可名亦无以名之,因行于手强以名之。“二十四字诀”必须先懂字的笔画乃能名之。例如点必飞,横必圈,竖必冲,竖左下斜成撇是右大环,右下斜成捺是左反臂打,短横是截,短竖是插,外勾是右手内挑,内勾是左手反弹,横分上中下,上横立圈,中横平圆,下横分缠,用之有法,自然生力,自然成拳,。横正圈内含蓄、柔、缩。竖反劈外有摔、拍、拓。先练通玄,后乃通用。
二十四字诀,原有文武两本,文本又叫通玄本,武本又叫通用本,通玄本讲的是内修法天则地,通用本讲的是人字合一,先述其理,后求其拳,单操双修,逐步形成,不急不徐,万勿超越。
写字,点要重,谓之侧。横要宽,谓之勒。竖长,谓之努。一挑谓之策。一扫谓之喙。一钩谓之趋。一撇谓之掠。一捺谓之磔。横能左右扫,竖能左右分,横极则折,竖极必挑,横变走之,竖变弯钩,竖紧横松,长短互用,不离其形。八法即是八卦,八卦变为八八六十四,八法变为字何止千万,卦法字法源出于一,一阴一阳,一刚一柔,内劲出焉。
故练字拳,必先通易之理,由易理而求字之道,由字之道中求字拳之微,字拳之微必须读易拆卦通灵,必须写字辨划出拳。
所以,字拳手操行拳,内外发劲都出于此。身动肢随,意动神随。内操其质,外练其形。形即是字,质就是划。演成字拳,不仅说明人体通,而且说明字体通。字通乃能内布其气,外显其神。人身有精、神、气、力、意;字体有点、竖、横、撇、捺。生理同于物理,天经地纬,善于思虑。时而习之,我身一通,乃与天地同。武当妙法,唯须通灵。通则感,感则灵,灵通灵通谓之通灵矣。
遇敌,旁门多以踏中宫为法,字拳则不然,敌入中宫正好瓮中捉鳖。找隙走边,半步即可转入敌后,使对方不及回身,而我则为所欲为。总要神变貌变气力变,一人能化多人,一招显出多招,说有形,一人可以应群战,说无形,转身不见,忽隐忽现,出没无常,使对方如入迷魂之阵,无处可逃。这些功夫都在变中,必须练于平时,熟能生巧,自然应敌自如也。
依字而变,变中有法,一字在身有七变。在前一变,在后一变,在左一变,在右一变,中平一变,上仰一变,下俯一变,谓之七变。要将字看成四面,前后为正,左右为边。可以正用,可以偏用,可以倒用。立而用之,平而用之,一动即变。操之在手,前圈对敌,后圈护己,对敌发力,对己提劲。圈有合手圈,有单臂圈。由外向内曰紧,由内向外曰松,紧是短手,松是长手,长手追敌,短手取命,以字为根,以手为用,写字操手合为一体,操是提内劲,写是找招术。
遇敌出二手,留前手先引后击。手是触角,一触即知,遇障则炸,敌要出手随他手而入,他拿随拿反打,他擒随势而崩,手中出手,不许回手,敌如制我,由制而杀。此中含有伸缩吞吐,不是支架而是默化。手法要简而净,点划如在书斋,沉着利落,不似战场,玄妙何在?均由字出。日写百字即是练拳百遍。越多越熟,千遍万遍即能生巧,详体字意,细找内劲,划划生变,变而后化,三丰遗教,永尊为妙。
总之,无论任何拳种,必须懂得长短。长短之不分,则无屈直也。失之于长者有去无回。失之于短者,只能猛冲直撞。不明阴阳,则不知里手外手。不通刚柔者,则不晓内圆外直。阴阳刚柔本出于长短,所以有长短必要有阴阳。出短用长必要有刚柔。刚柔虽出于曲直,但须知刚不可过于直。柔不可过于曲。长手要伸中有缩,短手要浮中有沉。一伸一缩,一浮一沉,前后相应,单长必须加以攘手。孤短更要知道分寸。长手是先予之,后手是必取之。予中藏引,曲取实攻。长手谓之大手,短手谓之小手。大则浑圆,小则繁缠。大手要有力,小手要懂劲。大则无限大,小则无量小。小是通微,大是显化。武当所传,正大光明,不偏不倚,更无内外家之分。内家外家所练之法,同源不二。长拳有长拳的优点,短打有短打的特殊功能,散之单用,聚之双行。不必各持己见,强分内外。须知外主武,内主文,文武之道,人人有之,不可因人而分彼此。忽而说此好,忽而说彼强。此乃无谓之争,为名家高手所不屑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