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没游山海,没呼朋唤友,能有安静几天翻完一直想看的这本奇书,臆想游于上古天地,与神鬼怪兽与伍,权当充实美好。
主要看二本书一张图。一是青年专家写的山海经外传,文化历史气息浓厚,考证推理清晰,是我的菜。
第二本是彩色图解本刘向刘歆父子编的山海经,每段都有各代的精美插图,很直观,将想象具体化为形象,但看了容易做梦。
这张独立的地图也非常恢宏,注上了山水神兽,加上书中关于地名的考证能基本对照现在区域,纳闷的是无论是大禹或者其他作者在当时怎么跑的完,或者是想象。有人将非洲美洲都包进来有点扯。
基本上这几个评价还是有点靠谱的,只是我们平常关注此书不多。
1.上古社会生活的白百科全书。里面有自然生物物种342种,还有二十多种石材原料,光玉的产地就标了148处,配上地理信息就丰富,不仅如此,还有饮食、衣用起居和交通音乐工具。不得不赞叹,即使后推到秦汉有人胡扯,也难能可贵,何况这些在礼记和诗经等著作中能得到印证。
2.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绝响。夸父追日、女娲造人 以及蚩尤祝融西王母,以及龙图腾、狐仙等等都能在这里找到原创的形象。如果说这是唐虞上古人对他们祖先的想象,现在我们何尝不是一代一代地神化和丑化,当代也可以。
3.一本书深藏华夏民族无尽的精神追求。无论它是小说、地理或游记,那些会飞的兽、五头或多头的人、那些融合动物特殊功能的组合,以及鱼鸟图腾的生命繁衍和不死理想,“我们总以为是自己改造了世界,其实世界是自己改造的,我们只是改造了自己”。
4.一张图失落上古中国万千朦胧认知。这些可称为神话故事中传递了多少宇宙变迁和沧海桑田的遗传密码。如夸父追日中的历史信息,不仅是现在理解的精神,可能是取火,可能是祈雨和寻找水源,可能是部落西迁,可能是与应龙族和蚩尤族的战争,这就是主动应对自然和社会的抗争。书中还有大量篇幅上古时期亚热带动植物的分布变迁,北移6-10度足可证明为何北方中原是文明的发祥地,如河南的“豫”就是亚洲象的居住地,大量例子也应证了竺可桢《中国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的结论。那么说来,这些都是真的存在过?
“是传说里的历史,还是历史里的传说,两个平面镜之间的像,永远不止真相和假象。”古代史这样,现当代史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