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大家一起反思自己的思维局限,在这里先给出一个观点,我们很难认同与自己认知相违背的观点(我也会这样)。这种表现会是这样,假设我自己认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是生产而不是消费,我看到论述生产对经济影响的文章或者书籍时就会忽略其论述方法或者数据,评价会比较高。而当我看到一篇论述消费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文章时,哪怕文章逻辑再严密我也会挑剔这篇文章。
这不是我自己臆想的,现实中研究人员就用两篇研究方法和写作都完全一样的两篇论文给两种持不同观点的学生看,文章的差异在于数据对调使得其结果对某种观点有利。结果发现学生们对符合他们观点的文章评价很高。也就是他们愿意看到符合自己观点的文章或言论。这种现象叫做认知偏差,即当你开始相信某个观点时就会主动寻找能增强这个观点的信息,甚至会不顾事实。而且一旦有这种偏见,我们很难改变。
利用这个现象,美国的福克斯电视台找到了生财之道。这个台的做法就是只给出观众喜欢或者需要的评论或事实。例如他们的观众对象是保守派,每当美国对外有军事行动就会保持支持的强硬态度,谁质疑就攻击谁。他们这样做就是为了那些观众却无关真实的分析。而那些给出中立评论的电视台往往收视率不高,最后他们发现还是给出某种切合大众的观点会比较好。
人的判断机制有两种:一种是先有证据再走结论的“科学家”机制,另一种是先有结论再走证据的“律师机制”,遗憾的是“科学家”机制思考的人比较少。改变这个认知上的偏差最好就是能和自己观点不同的人交流。记得吴军老师说过如果碰见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人,不妨认为对方是对的,然后意义分析对方的逻辑和分析。这种思考是具有科学意义的思考方式,确实也很难做到。在这里我得到的启发就是,阅读和自己认知存在巨大出入的书籍或者作品反而有助于自己更加全面的思考。而对于自己认同观点的作品应该多提问去反驳,也许这样不会陷入盲从。希望你我走出认知偏差,祝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