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邃中略带忧郁的眼神,被时光和阅历修饰过的充满立体感的脸庞,散发着40多岁男人特有的沉稳和神秘,有种叫人想一探究竟的魅力,这大概是我对陈坤的印象了。对于明星,虽不至于像一些人以“戏子”来戏谑,但也仅仅流于欣赏他们的皮骨,至于内涵,从不觉得有什么值得可期待的地方。
偶然拿起桌子上的书,带着挑剔的眼光,想在明星漂亮的皮囊下,寻找可以印证他们徒有虚表的证据,漫不经心的翻开第一页,终于不负所望,和文学大家的作品差之千里,莫名其妙的有点放心了,安心的读了下去,读着读着,手里的书再也没舍得放下。
写到心灵深处的文字
陈坤是这样描述2003——2006年因为拍摄《金粉世家》走红的自己,“那是我人生中迷惘的三年。我从得到名利后的欣喜,到膨胀,到厌恶,再到恐慌,最后跌落情绪的谷底。我想了很多办法从那种负面情绪中走出来,身边的人也给了我很多的帮助,但是成效都不大。那几年总是觉得内心缺点什么”。看到这些文字,不得不被他的真诚打动,也让我们明白世人皆是凡胎俗骨,谁也幸免不了,谁都不是与生俱来就那么淡定,那么宠辱不惊。我似乎看到了一个中年男人放下名利,放下杂念,远离喧嚣,站立在一望无际的巍峨山峦间,孤单又强大的身影。走出眩晕和焦虑的他,多了“繁华”后的笃定与豁达,无论男人女人,这种状态都是最迷人的。
“这是一个在世间行走的人,很老实的心灵告白,你可以读到他的挣扎,他的茫然和转化”,这是费勇教授写给该书序言中的话,这同样道出了我的感受,真实不做作,字字句句都透漏着陈坤的真诚,即使是普通人也很难做将自己脆弱的、虚荣的一面扒开给别人看,更别说一个事业如日中天的公众人物。字字入心的真实既叫人震撼又叫人佩服,他的文字有一种力量,可以让喧嚣的灵魂慢慢安静下来。
行走是场灵魂的修行
繁杂的世界,纷扰的红尘,劳心的人际。时间都在诸多琐碎中流逝,每天苦于奔命,打不完的电话,发不完的微信,推不完的饭局。吃饭流于形式,是咸是淡,是甜是辣,都来不及细品;休息成了避免过劳死的良药,自然醒是遥不可及的奢望;运动健身依然是为了健康工作三十年,想想这些,禁不住让人毛骨悚然。
世人成了上了发条的机器,似乎永远也停不下来,于是有人迷茫,有人抑郁,有人堕落······,这也许就如陈坤在书中提到的那三年他心里缺了什么,他后来才知道,缺的是一个核,这个核我理解为灵魂深处的宁静和真我。
2011年陈坤发起心灵公益项目“行走的力量”,倡导通过本能行走,内观自我,抚摸灵魂,聆听内心的生活方式。在行走的过程中,禁止言语,徒步崎岖,磨炼心智,激发本能,以得到内心真我的力量。十个大学生,若干记者,若干明星,用了十一天的时间,一步一步走完了西藏的整个行程。
这期间有学生的质疑,有记者的诧异,有自己的情绪失控,但都被安静的力量一一化解,所以有了理解,有了认可,有了推心置腹。拉萨盲童学校旺堆校长充满正能量的一番话,让陈坤懂得了尊重的力量;徒步十公里,海拔五千多米的垭口,让他明白了坚持的力量;经受西藏凛冽的寒风,稀薄的空气,让自己体会到了坚韧的力量,一路行走,一路播撒,一路修行。
行走的意义在于洗涤心底的喧嚣,寻找生命里的真我,磨炼意志力,增强抗耐力,接受阳光的照耀,照亮内心的世界,是一场灵魂的修行。
开阔的胸襟远比有趣的灵魂要少
“漂亮的皮囊太多,有趣的灵魂太少”,殊不知,豁达的胸襟要比有趣的灵魂还要少至又少,人至善嫉妒,多为本性。旁人胜过自己,尖酸刻薄呼之欲出,诽谤算计刻之于心。纵观古今,因嫉妒生祸端的事情不胜枚举,男女皆是,女人之间的嫉妒多源于相貌,如戚夫人被作为彘,魏美人被挖去鼻子;男人之间的嫉妒多源于才华,如杨修被借乱军之罪杀害,孙膑被陷害私通齐国,砍去双脚。
读此书一方面想窥探明星的生活,一方面想证明漂亮的人大多缺乏才华,然而读下来,却是由衷的佩服,也为自己闪念间的狭隘感到羞愧。
不知何时,对于那些长相出众,体态俊美的人,不再有少不更事时一味的嫉妒和偏见。慢慢懂得,能长久保持面容精致、体态匀称的人,大多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严格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持之以恒的运动。从嫉妒转为欣赏,从评头论足转为克己慎独。
“嫉妒的最高形式是承认”,也许,在某个时刻,人真的会很嫉妒,但是嫉妒只会让内心更加狭隘,面容更加扭曲。现实无数次的证明,努力比嫉妒来的有用,豁达的心胸才是美丽的根源,璞玉浑金的纯良才是长久吸引的智慧。
生活有太多的绚丽,让人眼花缭乱,看似繁华,实则如泡沫一般,一戳击破。善与恶,美与丑不知何时,似乎都换了概念。
陈坤的文字如一股清泉,流到了人干涸许久的心里,甘甜、滋润,呈现了不惑之年的中年男人对过往生活的真实反思和对生活本真的幡然顿悟,展现了千帆过尽的泰然自若和人性百折不挠的坚韧。真实的让人动容,真诚的让人钦佩。在这样浮华的百态世间,真实成了不可多得的品质,要比虚伪的繁华美一千万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