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我看的也是云里雾绕的,也不知道有没有抓住笑来老师要传达的主题。我的理解是:一件事情能不能做好,我们的关注点不应该放在“早”或者“晚”上,而是应该放到这件事情本身是不是对的,是否是长期对上。如果,这件事是对的,并且是长期对的,那就值得去做。
但是,我们在做事的时候,容易被一些错误的念头影响,并且非常严重,如果我们不注意,这个念头就会一直干扰着我们,并且成为阻碍。老师这周的主题就是要帮我们消除这些我们有过的错误念头。
有过的念头:我咋才知道呢?我要是早知道就好了!
回顾上周的一个观念:绝大多数人至今都不能接受的一个事实:钱这个东西,天然就是有利息的。
引出:知识这个东西,天然就是有“利息”的。
对于知识对应的这个概念是什么? 其实根本没有!!!这个概念不知道,我们就倾向于不去思考它,或者误解它。有时候是“望文生义”,就像把“自由”等同于“免费”,因为它们都是同一个英文单词“free”.
关于知识笑来老师又讲到,大部分知识是不能直接赚到钱的。但也有一部分知识具有商业价值,越早知道就越收益,老师把它称作“知识的时间价值”,类似于“利息”是钱的时间价值。
随后老师举了自己早起投资比特币的经历,在证明有些知识具有商业价值,越早知道越好的同时。又引申出,“早”本身不是核心价值,我们应该看到这件事情本身的价值,而不是停留在表面。正是因为很多人看不到事情本身的价值,好多比老师投资早,或者一块投资的人,最后没有坚持下来。
关键粗暴的词:“愣蛋子”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成熟后依然愣头愣脑的人”。
为了说明“早是不是决定因素”,老师又引申讲到,风险投资,是投资创业公司的“早期”阶段(上市之前的阶段)。股票市场被称为“二级市场”。
“早期”阶段能不能抓住,跟时间有关系,如果你没有生在那个时代,或者你生不逢时,你出生的时候这个公司已经上市了,那这个机会你是抓不住的,这个“早”就跟你没关系了。
“二级市场”也就是股票市场,错过了“早期”的大多数人,还有一个“二级市场”可以选择。我的理解是,不要为错过的而抱怨,当前就是最好的时刻,如果这件事“早期”是对的,并且长期是对的,那不管在任何时刻介入都会是对的,说不定后发更有优势。
举例:接下来笑来老师又举了一个在微信开发“收费讲座工具”——《一块听听》的例子,来说明只要这件事是对的,早不早根本不重要,关键在于对不对,事实上,更关键的点在于,是否是长期对。
到这个地方老师要传达的主题,已经传达完了,最后笑来老师还不忘了嘱咐我们几句:以后就不用再有幻觉了,好像你若早点知道就不一样似的。如果还有,就这样想:首先接受现实,如“刚刚知道”。然后告诉自己“后发也可能有优势(看情况而定)”。
自我总结:在我理解“早不是决定因素”的同时,我也能体会到“价值观”和“清晰准确的概念”在一个人身上所起到的作用,知道什么是更好的,什么是最好的,并且做出正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