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在清华中学的第二天,恰巧也是初二年级语文公开课举行的第二天,我和语文组其他老师观摩了江志刚老师的一节《背影》新授课。与昨日观摩学习不同的是,在这堂课上,我用学习共同体的理念,自制课堂观察量表,全程观察了一名学生在本堂语文课上的学习情况。
他的名字非常大气,与大元帅贺龙同名同姓,是清华中学八年级二班的一名男生,短头发,白皮肤,长得非常的清秀。跟我交谈起来声音小而轻,腼腆内敛。在他的语文书扉页上,是自己设计的个性签名,看起来美观大方,我猜想他一定是一个心思细腻,有着诗情画意的人,这样的男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应该是比较感兴趣的。
11点15分, 伴随着叮叮当当的上课铃声,我的观察对象小龙同学也调整状态,立即进入了学习模式,在江老师精彩的导入环节,小龙同学不时地提起笔去记录一些写作背景之类的关键信息,他的语文学习主动性和习惯还是非常好的。
五分钟之后,江老师在白板上出示了一组字词,让全体学生去注音。这时,小龙同学将自己的课本翻到了课后读读写写,提起笔去给生字注音。我仔细观察了他的课本,白白如也,没有多少提前预习的痕迹。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他同桌的语文书,在文本当中留有各色荧光笔勾画圈点的痕迹,预习非常明显。小龙同学不时地抬起头看黑板上其他学生的注音,我猜想他可能在注音方面遇到了一些困难。他没有多想,也没有去查字典,只是把别人的注音摘抄到了自己的书上。然后在江老师要求下随全班同学一起,小声地把全部字词读了一遍。
在整体感知环节,江老师在白板上出示了三个问题:第一题、本文的主要事件是什么?第二题、背影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第三题、文中父亲的背影出现了几次,表达了什么中心?三个问题可以断定本课学习主要还是停留在探究文本“写了什么”这个阶段。江老师在问题出示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就直接让学生回答自己的想法。学生没有多少思考时间,而此时我的观察者小龙只是静静坐着听别人回答,而且从没拿起笔在文中去跟随别人的进度圈点勾画寻找答案,我猜想他此时可能已经游离课外了。以至于接下来老师在串联中说出的一些关键词,他也并未再去动手记录。
11点45分,本堂课已经进行了三分之二,江老师在白板上出示了文本中父亲“为子买橘”时的细节描写,并且挖去了空让学生边读边填上动词。我看到其他学生都是在预习基础上望着老师白板上的那段文字去读并且填写,而小龙同学却在照着课本读,而且全程没有拿起笔将文中的动词一一画出,我猜想他并不完全明白,老师在课堂上组织这一活动的目的是什么?后来直到下课,他只是静静地坐着,始终保持着上课刚开始时手搭在嘴上的动作,不再动笔写下任何笔记,也不再出声去回答任何问题,只是那么安静地坐着。他的书本上依然如上课开始时,空空如也。
这节课上,通过全程观察小龙同学的学习进程和反应,我也是思索了很多:
1、新课未动,预习先行。语文学习中预习环节特别重要,学生对文本不熟悉,就不能在课堂上有全面的把握和思维的飞跃,而遗憾的是小龙同学的预习任务并没有落实,书本上白白如也,就连字词注音、自然段序号、作者简介等最基本的信息都没有写出。在我们今后的教学当中,还是要多注意引导学生去预习课文,教给他们预习课文的方法,及时检测他们的预习结果,为新授课打好基础。
2、让学生带着目标去学习。学生最好是在明了本课学习目标的基础上再进入学习,在方向的引导下学习起来才会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干什么。我的观察对象在课堂进行了一半的时候,就已经迷失了方向,甚至游离课外了。在课堂进程的关键点上,我们还是应该放慢语速,告诉学生现在该干什么了,让他们听清目的和方法,始终行走在课堂预设的道路上。
3、课堂应该由多样的活动板块组成。这节课上最缺乏的就是语文活动,这是一堂一讲到底的传统课堂,学生被动填鸭式接受老师教授的知识,学到多少知识或者有多少人还在参与学习,无法及时反馈和检测。没有活动的课堂,就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导致整个课堂上异常的沉闷压抑,能随老师应和一两声的学生少之又少,甚至坐在第一排的一名学生都睡着了。以后的教学当中,以各种各样的课堂活动板块来形成流程,让学生像主人一样参与进来,在与同伴协同学习当中,习得更多的知识。
4、合作学习很重要。无合作,不学习。合作学习是新课改理念下的一项重要的课堂学习方式,学生在合作过程当中,平等倾听,互相尊重,在对方思考的基础上,再次产生独特体验,组内同学之间互相学习、互相督促,学习效果远比老师讲出来的要好很多。课堂上,还是应该适时的组织一两场合作学习,学生的出色表现一定会让你收获更多惊喜!
5、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当一个话题被抛出,学生是需要时间去动脑思考的,而这个过程,恰恰就是思维能力提升的过程。当学生考虑清楚再来回答问题的时候,他的自信心和语言表达能力都会得到一次锻炼和升华。我们应该在课堂上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最好是在单位时间内去训练快速思维。
学习是学生同客观世界、和同伴、和自我对话的过程,是建立在已有经验基础之上的自我建构和完善的过程。如果所学内容不能和学生的自我认知和生活经验碰撞产生共鸣,学生就会游离于学习之外。让学生在自己的实践中体验,登山式的学习会让学习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让我们大胆放手,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