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发声,让人心疼,善待自己的孩子吧——
小依的故事
小依是高一年级,她向作者求助说同桌有自残行为,而她也有,喜欢用铅笔划胳膊,很疼,却不会留下痕迹。而且小依还咬指甲,指甲几乎都被咬没了,指甲周围的死皮也都被咬掉、吃掉了。作者说这是非常焦虑的表现。
当她妈妈知道这个情况后,塞给她一部手机,说:“这下你满意了吧?”而这并不是小依想要的,妈妈却认为他用自残行为向妈妈勒索手机呢!是啊,很多时候,家长与孩子的距离真是“远在天涯”啊!
小依感觉这个班不适合自己,却怕妈妈骂她,而不敢跟妈妈说。在她小时候,妈妈经常让他面壁思过,因为小依爱哭,一哭妈妈就生气,生气了就吼,这样三天一小骂,五天一大骂的,家里常常是鸡飞狗跳的。如此,妈妈经常情绪失控,会让孩子常期处于恐惧之中,害怕自己达不到妈妈的要求,这种恐惧的累积,会导致皮质醇和肾上腺素的累积,时间长了,孩子就会想办法麻木自己。麻木了不好的感觉 ,同时也麻木对美好的感觉,这将是一件非常痛苦事。
小依初三每天做作业要熬到凌晨1点,如此想想,孩子们生活压力太大了,在家里,害怕妈妈随时爆炸,升学压力又让她喘不过气来,她常常感觉自己是多余的,什么都做不好。她小学时,300分的满分,考了298分,是全班第三,可她妈妈却拿着考300分孩子的卷子,问她为什么比别人低了2分。这是多么大的打击呢!小依感叹:“现在的家长都把孩子越养越远了......”是啊,我深切赞同她的这句话。
家长们该好好反思一下了......
小D的故事
小D现是高二学生,他从小就爱哭,学什么都慢,光学自行车就用了三年。这孩子打小就被妈妈打,衣架都打断好几根,妈妈用手指戳他的太阳穴,爸爸用手掌拍他的后脑勺,情绪失控的父母,谁来救救孩子呢?
以至于孩子回到家看到妈妈的鞋,都会被吓得浑身发抖。当小D出现心理问题后,不希望妈妈再催他逼他时,妈妈竟然说她再也不催他逼他了,以后他想干啥干啥吧。是不是妈妈又走到了另一个极端?这两种态度,都会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不被爱、被抛弃。为什么就不能好好地爱孩子,关心孩子,尊重孩子呢?
可惜,他妈妈从来不觉得自己有错,也从来不会去学习。他们说孩子不争气,将来扫垃圾去;还说他学不好,活该……怎么总是一副幸灾乐祸的语气呢?亲人之间的善意,哪儿去了?
小D被打击得很惨,他认为考不上大学,就什么都没有了,真的是废人一个!可是,果真如此吗?父母的打击教育,带偏了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影响着孩子的一生。小D在网上做心理测试,结果是中度抑郁,重度焦虑。被父母送到国外,他的成绩依然不好,依然是倒数第一……
母爱,到底是托举,还是打击?今天分享的这两个孩子,都是打小就被母亲打骂,都表现出较重程度的心理问题,孩子因此而承受的压力,两位妈妈如能感同身受,大概才能救两个孩子于生活的泥淖之中吧……
母爱,一定是托举,不是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