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爱情中,不管外在条件如何,人格的平等和内心的相配是最重要的。
《傲慢与偏见》是我阅读的第一部简·奥斯丁的小说,书中的爱情不是缠绵悱恻,让人流泪,而是语言活泼,情节诙谐幽默,最后的结局也很美好。今天让我们从达西向伊丽莎白第一次求婚失败说开去。
伊丽莎白和达西相遇于一次朋友聚会的舞会上,达西对伊丽莎白一见钟情。
他俩身份地位和收入都有差别。
对于身份地位,伊丽莎白说过:“他是绅士,我是绅士的女儿。”
达西是彭伯利的主人,身份高贵,父亲没有爵位,但是母亲出身贵族世家,按照当时标准看是一位十足的绅士。
伊丽莎白的父亲有一处地产,也算是个乡绅,母亲有四千镑财产,经济型中产阶级。她舅舅虽然家境好一些,但是个生意人,这给她减了分。当时的英国社会认为生意人地位低下,从门第方面论,有钱的生意人也不如没钱的贵族。
关于收入,两人差的更远。
一方面,达西家境富裕,母亲出身贵族世家,父亲虽然没有爵位,但也富甲一方,按照达西的姨妈,凯瑟琳·德布尔夫人的话说是“有巨额资产”。我算了一下,他有一万镑的年收入,大概财产总额是二十万镑。
另一方面,伊丽莎白·贝内特的父亲只有两千镑的年收入,要养老婆和五个女儿,每年进项没有什么剩余。她父亲的地产价值大约是四万镑,而且死后不能留给女儿,必须留给远房亲戚柯林斯先生,女儿们只有一人一千镑嫁妆,是来自母亲的财产。
那么把他俩的条件换成现代社会的语言再描述一遍呢?
在门第、收入、年龄、相貌、财产这五个方面,伊丽莎白两败三平。
尽管两个人的地位不同,身份有别,收入悬殊,达西还是遵从内心的呼唤,向伊丽莎白求婚。
当时英国的社会风气是,对于受过良好教育但却没有多少财产的青年女子来说,嫁人是唯一的一条体面出路,尽管出嫁不一定会叫人幸福,但总归是女人最适宜的保险箱,能确保她们不致挨冻受饥。
伊丽莎白获得了这样的好机会去进一个超级大的保险箱,但是她没有从。没有和她的朋友卢卡斯小姐一样,为了还过得去的保险箱同意嫁给刚认识几天的柯林斯先生。
而伊丽莎白呢?不仅不从,而且在达西第一次向她表达爱慕之意时还说了一番狠话。
“在这种情况下,按照常规,人家向你表达了深情厚意,你不管能不能给以同样的报答,都应该表示一下自己的感激之情。”开头还不错,但这是拒绝的先兆呀,欲抑先扬。
果然,她话锋一转:“可惜我不能这么做——我从不企望博得你的青睐。”
为什么呢?达西蒙了,心想,我收入是你家庭收入的二十倍,又屈尊向你求婚,你该感恩戴德马上同意。
可是伊丽莎白不这样想,她觉得这样的爱情不对等,虽然达西有令人羡慕的收入和地位,但是两人性格上不匹配,达西的傲慢让她难受。
此时她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如此露骨地冒犯我,侮辱我,非要告诉我你是违背自己的意志、理智甚至人格而喜欢我?”
达西不是条件不够,而是人太傲慢,让伊丽莎白觉得受侮辱,不舒服。
前阵子北京天坛公园的相亲角,发布出来一环套一环的鄙视链,什么京籍京户大于非京籍京户口大于外地户口啦,学区房产大于城区房产大于郊区房产大于没房产啦,女本科男研究生最吃香啦……在这里,人格和性格从来不是被考虑的因素。
如果伊丽莎白在现代,会分分钟被鄙视。而达西会是相亲链条上最顶端的那个,通吃一切。
如果月薪是你二十倍的人对你献殷勤,表达爱慕之意,你怎么办?首先你还没表示看法呢,七大姑八大姨也得轮番轰炸:你就从了吧!
可是,在爱情中,不管外在条件如何,人格的平等和内心的相配是最重要的。
美貌随着时间的流逝会消失,再美的人也有鸡皮鹤发那一天。
财富随着人的境遇机会可能来而复去,去了又来,多少富翁破产,穷人崛起的故事在身边发生。
唯独人格和性格屹立不倒。
那些金婚银婚钻石婚的老人们,发表的感言往往是:“我们有说不完的话。”或者“我们彼此都知道对方想要什么。”可见性格上合得来,才能相伴一生。和性格合适的人相遇相知,今生才会很有意思。
所以,月薪是我二十倍的人看上我又怎样?我不是让你随意呼来喝去的人,而是一个需要让你平等对待的人。我不在乎月薪多少,在乎的是性格上的合适,人格上的平等。
我不在乎月薪多少,在乎的是性格上的合适,人格上的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