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很早就对6月底的出行做了安排,在得知小欧二期课程安排与出行时间有冲突后,自己有想过不报名参加此次的培训。说来也巧,报名截止前几天在公司偶遇吴校长,在吴校长的鼓励下,向教务组咨询了下此次培训的课程安排,当看到压力管理的课程安排时,瞬间被吸引决定要报名参加此次的培训,所以也可以说压力管理是小欧二期中我最期待的课程。
6月22日如期开课,早上冒着淅沥沥的小雨再次来到CCDI,与第一次开课时的蓝天清风不同,也许是因为近期工作繁忙、也许是因为上次课程结束后繁重的作业耗费了大量的精力,休息不够,心情也如这灰蒙蒙的天一般,即使听着喜欢的歌也无法让人happy。
小欧一期的课程后,对自己进行过比较深度的分析,现在也比较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很明显情绪控制是我的短板,这与自己的成长经历有关:作为知青子女,15岁时离开父母,独自在上海求学,在性格塑造的第五个关键期,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陌生语言环境、陌生的交际圈,处于青春期的我得一一面对并解决一系列的问题,也就在这个关键事件,在缺乏家长引导的情况下,造成我性格上的缺陷,比如敏感、易怒、好强等等,虽然在后续的成长中,自己在逐步调整纠偏,这些年性格改变很多,但在一些特定的场景下,还是很难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也因此想要通过学习来帮助自己改变。
今天课程中讲到ABC’s治疗法-Albert Ellis:A是诱发性事件、B是我们对诱发性事件持有的信条、C是我们的感受和行为,一般人常常人为A直接导致C,而Albert Ellis提出,实际上是B导致C(我们的情绪和行为)。
正如今天在课程的一个游戏中,我与王老师有过一个争执,就这个案例而言,A是在这游戏中我们组没有取得一个好的成绩。C是我与老师起了争执。具体争执的原因并不是我在乎这个游戏的结果和输赢,因此并不是A导致了C,那B是什么呢?回忆了下自己的思维历程,上课时王老师对比了中国与美国的教育方式的区别,中国强调为结果导向例如1+2=?,而美国是?+?=10更侧重于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并在课中表达了对美国教育方式的推崇。因此让我觉得王老师是一个开明的重视或认同创造力的老师(信条1);在小欧一系列的课程中,老师们都乐于接受学生的建议,我们小组完成排序未正式提交答案时王老师在旁边观看并说刚看了几个就发现有错,我们回答每个图案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说明它代表的含义,答案并不唯一不存在对错,当时王老师表示认可,因此我认为老师接受了我们的意见(信条2);然而最终老师并没有接受我们的建议,面对有争议的图案,依旧按照自己的标准来作为唯一的答案,因此与两个信条发生了冲突,然后导致了争执的发生与ABC’s理论吻合。
因此从这个事件中不难看出,今天的课程虽然偏理论比较枯燥,但相关理论还是比较有用的。从讲义的排版来看,今天应该结束了理论的学习,明天即将开始实践工具的讲解与使用,希望干货满满!
最后很高兴今天在面对他人没有经过事实调查就随意判断及不负责任的定义时,自己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并及时排解,希望自己能更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对一些不必要的事情不做没必要的争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