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各位同学大家晚上好,今天聊聊教育第7节课的感受。准备好了吗?出发~~~
01 育儿和亲密关系,都要放下“完美期待”
教育课接近尾声了,我一边听讲,一边回忆着课程内容与之前的《温暖男人、调教男人、影响男人》课程的联系,我惊奇的发现,这两节课程在内在逻辑上有着某种相似之处。
如果说婚姻课程,是告诉我们看清婚姻的真相,教授我们放下对完美婚姻的期待,同时用“胡萝卜+大棒”来温暖男人,影响男人,以获得美满婚姻;那么教育课程,则是让我们回归到教育和人的本源,让我们端正方向,一手给爱和滋养,一手给规则和限制,培养出充满人性的、丰盈的孩子。
我觉得上面这个表格总结了课程的精华和框架,我们在面临育儿问题的时候,也要经常提醒自己:
我遇到的是什么问题?是我的期待,还是真实问题?确定在育儿目标的范围内吗?应该要怎么做?(左手爱,右手规则)
02 正本清源、找到方向
我们已经知道了,100分的伴侣和孩子都不存在。在这样一种认识下,我们就需要搞清楚,到底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这部分内容在第一节课里面也有提到),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放下焦虑,然后从容不破的养育一个丰盈的、健康的孩子。
现在一谈到教育孩子,家长们都是一头包,充满了焦虑、充满了殷切。一问起来大家的困惑点,很多人会说:孩子脾气大、不爱学习、没有礼貌,不懂感恩,不愿意听家长话,等等。听起来纷繁又复杂,十分令人头疼。
其实只需要稍微梳理一下,就发现很多家长困扰和烦躁的是一些太过细节、太过表面的问题,由于纠结于这些琐碎,而将真正重要的问题忽视。
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没有标准的,或者是只有“人性”的标准。
当我们以未来的、人性的眼光看待问题时,很多不必要的焦虑就可以放下,很多担心就可以得到纾解。
不要太过于纠结他的成绩好不好、是否懂事、是否听话,有没有乖,有没有孝顺,会不会分享和感恩。
而是多多的想想,他是否乐于享受生活、存有热爱,能不能和小朋友享受友谊带来的快乐,能不能坚持把事情做成,愿不愿意和你说话,分享趣事、尴尬和秘密……
我不禁想起了我自己,孩子一点点小情绪我就开始暴躁纠结,一说育儿就抱着什么“自然拼读英语书”,孩子坐在我旁边我拿着手机,
孩子蹦来跳去的闹腾,我忙不迭的让他快别跳了安静安静……真是越想越流汗啊。
03 爱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为了培养这样的孩子,那么应该要怎么做呢。在前面三篇随感里面已经写了很多,这一篇着重谈谈家庭的规则以及家长的管教。
01)不顾一切,建立良性的温暖连接
每个家庭都有着隐形的规则,所谓规则就是在家庭里面重复的、强调的、重视的事情。我们培养孩子的过程中,不要把节约用水用电,这样的事情看得那么重要,而要着力建立温暖的心灵连接。
记住:连接的规则=良性+重要+温暖,我们要尽最大的努力,抛弃那些封闭的、僵化的、憋屈的、不言语的回避的沟通方式。
对于某些孩子来说,有些话你不能说,有些情绪你不能有,家里从不吵架或者死气沉沉,这是最大的可怕。更不要逼迫孩子次次道歉。
我曾经看到对电影演员俞飞鸿的访谈,她小时候就是一个非常乖顺,从来不敢表达愤怒的乖乖女,父亲甚至不允许她大声的说话。她和好朋友生气了,无法表达,只能自己回宿舍,踢自己的脸盆。
关于她缺失的这个“功能”,她花了很长的时间才得到弥补。
她提到自己拍摄电视剧,出名以后又到美国去进修 电影 ,一次在大街上,一名女司机险些撞倒她,那一刻她大喊:“你怎么能这样!你……”她哗啦哗啦发泄了一通,没说脏话,但她表达了。在那一刻她内心在说:这是我一生中从来都做不到的事情。
罗老师倡导我们,要下决心,在家里建立这样的“五要谈”规格:谈情感、生活、快乐、情绪以及正向的评价。
告诉孩子你爱他、你失望了、你好累,你遗憾,你的紧张吧,你是活生生的人,于是你可以有感受与情绪,而且孩子也应该知道。
再也不要说“啥也别管,只搞学习吧”,你早晚要知道学习考试只是他人生的很小的一个部分,他不可能一辈子与考卷为伴啊。
谈谈快乐吧,谈谈那些正面的评价和鼓励吧,别吝啬,因为你不谈,ta也永远学不会谈。
允许孩子说说他的情绪吧,决不要说“别发神经”,或不允许他表露心迹,一个美好的家庭,情感与思想是流动的,爱恨体验与一切都可以分享,这意义大过于分享苹果!
02)守住底线,建立规格与管教
可是,如果孩子出现独占独大、推卸责任、对父母不尊重、随意发脾气,唯我独尊的情形时,那么就必须得到管教与规范。
如果孩子心里只有自己,那么他未来不可能温暖和搞定别人,到了组织和社会里他只会遭到别人的排斥与嫌弃,也无法学会反思,如果你把TA培养成了少爷公主,那么他也难以成事,无限退让又没有抵抗力的父母,只能放弃价值观,走向“溺爱”。
孩子不是家里的老大,我也不是老大。但是我也不是小弟,我和孩子是朋友。
对孩子抱有朋友的心态,那么很多事情和想法都会迎刃而解。放下所有的理想化的剧本,面对压力和不如意,既不要全面退让和放弃,也毫无资格进行强力镇压,更没办法逃跑躲避。唯有接纳、唯有面对、唯有参与。
我就属于全面退让型“猫妈”,我家孩子脾气大,爱折腾,那影响力杠杠的。每次他要多看电视或者多吃零食,都会大哭大闹,我整不过他,常常以退缩、妥协作为最终结局。
虽然我努力让自己做到“温柔坚定”,一边无限循环默念“亲生的亲生的”,但是面对孩子长时间的哭闹不停,我还是缺乏一定的耐心。
闹得太久了,可能我就想逃走或搁置不回应,或者我就是放弃。其实我还是决心和意志力不够,而且内心里又把孩子哭闹,看成是太严重又不能接受的问题。
这个时候应该是整体上接纳孩子的所有情绪,不急于讲道理,也不急于制止惩罚,拿出爱心和坚定,温暖拥抱(做妈妈的要承受住压力啊喂),和孩子进行一场内心里的博弈。
这博弈不是要压倒他,也不是轻易退缩,而是有条件的谈判,朋友式的协商,根本的结局是:要达到目的。
在处理孩子的小毛病和小不如意的时候,则要时刻想到,没有人和人生能完全符合我的心意,不可能所有人围绕着我而我成为上帝,孩子不完美并不是“堕落”,孩子不够优秀也不是毛病,不要把自己完成不了的愿望和自己缓解不了的压力,都轻易的堆积到孩子身上去。
你只要拿出决心和意志,针对根本性的问题进行博弈、谈判,适当使用“惩罚角”、“陪睡日”、“三褒一贬”的渗透法,针对不那么本质的问题,则放下焦虑。想想吧,孩子抱着你,亲亲你,早上醒来第一个看着你,还要奢求什么呢?这样,也许教育孩子也变得轻盈和美好了很多吧。
“70分的伴侣,70分的孩子,70分的人生,刚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