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在喜玛拉雅上听了一篇文章,是林清玄的“什么才是有品质的生活”。
有好多人喜欢讲生活品质,他们以为化得钱多,化得起钱,就是有品质的表现。
这些人在吃饭时一掷万金,在买衣时一掷万金,拼命地挥霍金钱。以为这就是追求生活品质,讲究生活品质。
如果有钱能满足好多的物质生活条件就叫有生活品质,那是不是所有的富人都有生活品质,而所有的穷人都没有生活品质呢?
如果说受过教育就叫有生活品质,那是不是所有的大学生都是有生活品质,而所有没受过教育的,都是没生活品质呢?
如果说生活在都市才有生活品质,是不是乡下人就没有生活品质呢?是不是所有的都市人都有生活品质呢?
答案都是否定的。
可见,生活品质不是某一阶层、某一地区,或某一时代人的专利。
古人也可以有生活品质。穷人、乡下人、工匠、农夫,都可以有生活品质。
有的人穿金戴银,从头到尾一身名牌,却忘记了自己的名字。
生活品质是一种求好的精神,是在一个有限的条件下,寻求该条件最好的风格与方式。
工匠把一张椅子做得最完美而无懈可击的程度,是生活品质。农夫把稻田的稻子种成最好的收成,是生活品质。农夫知道化五块钱买到最好吃的馒头,是生活品质。
整个社会都能摈弃不良的东西,寻求最好的可能,这个社会就会有生活品质。
真正的生活品质,是回到自我,清楚自己衡量自己的能力与条件。在这有限的条件下,追求最好的事物与生活。生活品质是长期培养了求好的精神,因而有自信,有丰富的精神视界。在外,有敏感直觉找到最好的东西,在内,则居陋巷,依然能创造愉悦多元的心灵空间。
生活品质不是从与别人的比较中得来的,而是自己的人格和风格,求好精神的表现。
路在脚下,或许我们走遍整座山,遇到的,依然是眼前的绿水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