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马上结束,今年最大的感悟并不是如何赚钱,如何积累人脉或其他如何快速提升自己等。而是,不得不承认,任何工作,最后大家拼的都是体力。
HI,这是时隔很久又在这里写文。广州天气很热,距离2017年结束还有5天。我是米田,这是一份年终感悟。
“枸杞,保温杯”,这种清爽中年的标志,离每个年轻人越来越近。自黑的玩笑话成了群嘲的狂欢,油腻的中年人,似乎也这代人焦虑的代名词。
为什么聊到这么悲伤的话题?因为不得不承认,尽管每个人都可能曾经是那个喝着冰可乐,熬着不眠夜的少年,终有一天,你还是会拿着保温杯。
诚然标题“用尽全力,才发现最后拼的是体力”。
曾经,看过一段这样的文字:
“健康的生活方式,只是为了更平静的走向死亡”。
种种原因,身边有些亲朋好友,永远离开世界。大部分,源自于不太健康的生活方式,临别的时候,能看到更多是痛苦的表情。
而自己,因为一直缺少运动,也开始产生种种亚健康的状态。今年最大的改变,从7月份开始,一直到现在还坚持的习惯,每天疾步走4公里,已行走了快500公里。除了运动,买了商业险,为了有一天自己不幸倒下时,身边人不至于变得贫困潦倒。
或许会觉得这篇文字,有点负能量,但是有些事情不提前准备,等风险到面前时,那种后悔就来不及了。
第一件事:预知道风险在哪?
除非你改变了你交往的人或者阅读的书,否则你未来5年也将变化不大。
温水煮青蛙,指的就是这种状态。很多同学没有忧患意识,当因为工作多年后,突然发现找工作不容易了,才醒悟,那么时间已经不太够了。
风险时时在我们身边出现。
还记得我毕业那年,传统行业很发达,互联网无人问津。风险往往就出现在当时很热门的事物上。
这些事物包含:
- 热门的专业
- 热门的行业
- 热门的话题
物极必反,热度高,工资高待遇好的事情,往往伴随着巨大的风险。我们会不自觉的误以为,这种事物会一直存在,过高的预判未来产出,进而做出很多过激的行为。
譬如当年UI设计火热,当你听说时,自身没有相关的知识储备,花了大量时间和金钱投入,出来后发现天已经变了。类似的案例不胜枚举,譬如比特币,现在再入手,基本就是被完全是接盘者的命运。
第二件事:我们需要准备什么?
风险既然一直存在,我们怎么规避,以及需要准备什么东西已应对挑战?
以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判断,是足够宽广的知识面。
创业者最害怕的不应该是本行业的竞争者,而是那些不知道潜伏在哪里的跨行业革新者。后者的打击更为致命,且无规律而言。
如果换成是个人,同样可以套取类似的理论。譬如你是电商设计师,最后让你找不到工作的或许不是你的同行,而是程序员开发的一个程序,后者能24小时生产你负责70%的工作内容。
还记得自己该毕业时,只是学会了平面设计领域相关的知识。
因为好奇心,又尝试学习以下内容:
- 编程:HTML/CSS、JavaScript、jQuery、Processing 、tree.js、d3.js等
- 写作:文案、短文、营销文等
- 设计:动效设计、三维设计、互动设计等
每种技能,要做到顶尖的5%那群人的水平,很难。基本地球上没有多少人能够到达这个目标,且不管你怎么努力,都因为各种原因很难追上别人的步伐。
(5%指的是技能掌握总人数的百分之五,一般这类人都是专家级别)
那么换种思路想,做不到一种技能5%的水平,那么25%的水平应该容易很多了吧?
社会发展如此快的节奏,不妨试试组合几种25%水平的能力,那么放在一起就是变成一个独一无二的标签,至少在你身边的人来说,是如此。
譬如我自己,设计水平,顶多也就在25%水平。放在自己身边设计朋友中,都显得不是特别强。那么换种思路,我即掌握设计,又能编程,一下子周围有这种能力的人,一下子锐减为个位数。如果再在此基础上,再添加一个技能,基本你身边朋友想到的只有你这么一个人。
这样的公式如下(以自己身边掌握该技能的人数为准):
- 设计=18%
- 编程=40%
- 写作=30%
- 学科背景=20%
如果以这种方式推断,平均起来勉强26%左右。还不足以到达所谓的25%门槛,很多人都已经觉得“哇,这个人很厉害”。那么,如果试想着你在朋友中,也能比这块做的更好,那不也是一个很厉害的个体?
第三件事:黑白解题法
除了明白每个人需要努力的方向,更重要是时时刻刻更新自己。
我自己感触最深是两点:
- 替换硬件——培养能长时间立足的习惯
- 更新软件——跟随时代和个体情况替换版本
这应该如何理解?
前者说的是影响一个人的习惯,这种东西很难短时间达成,需要至少100天左右不断的重复才有可能变成自己的惯性。
譬如让你阅读,你很容易坚持30天,那么3个月后呢?还能这样么?还譬如跑步,买了很贵的跑鞋,已经开始跑了一周,后面因为工作加班太晚,有一天放弃了继续奔跑,随后,彻底与这个运动绝缘。
类似的案例不胜枚举,这些道理我们也都明白,但能坚持下来的人却很少。
那么怎么处理?
- 任务前的重复提醒
- 进行时的属性加成
- 完成时的仪式感
其实这类似与一个游戏设定,主角是你,重复提醒即为下一步游戏进行的线索或提示,和任务寻址系统相似,你需要有明确的目标,且能在不同面板不断看到这样的提醒,才能明白做为主角我怎么推动剧情的发展。
剧情,难度肯定越来越大,我们需要打怪升级,如果一下子给到你99级,太轻松,没有挑战,就会弃游了。那么怎么让游戏变得更有乐趣?那就是将等级分解足够琐碎。
1、 打败怪,会有属性变化
2、买装备,会有属性变化
3、小支线,会有属性变化
……
最后,也是最重要一步,单纯生到高级意义其实不大,只是数值的变化,不足以引起玩家的高潮。每个关卡间,好的游戏都会有仪式感的过场交待。
1、一定等级和技能时,转职职业
2、得到某些道具时,开启隐藏模块
……
米田的黑白解题法2017版
简单的目录如下:
替换硬件#白
健身运动→→→最简单的速走
工作时间→→→不熬夜,熬早
更新软件#黑
快速阅读&学习→→→独立观点法
思维导图→→→黑白三角笔记
事务管理→→→子弹笔记法
番茄工作法→→→单核工作法
时间管理→→→精力管理&深度工作
健身运动&工作时间——6点起床&每天4公里
年轻时,总是有很多愿望。但是随着时间推移,愿望会渐渐变成一个“身体健康”。无论是自己的身体,还是父母的身体,亦或者请朋友好友的身体,没有这个前置条件,其实所有的努力都可能到头来什么都不能得到。
今年最大的收获,并不是什么事业上的成绩,也不是学业上的进展,而是学会掌握与自己身体友好相处的方式。
快速阅读&学习→→→独立观点法
《好好学习 : 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成甲
《狡猾的讀書法 : 改變學習順序,我從大學落榜生變王牌律師》佐藤大和
一切的学习和努力无非三个目标:一是解释问题,二是解决问题,三是预测问题。
这三个法则,适用于所有领域。不过从我实际工作角度看,解决问题应该是第一要思考,其次你需要教会别人怎么解决时,会用到解释问题。最后,你已经是资深者的角度思考行业时,你尝试为后来者预测,将会碰到的问题。
1.借由事先阅读大量的题型和答案,其实就是在告诉我们人脑那一块块的知识拼图长得怎样、放在哪里。
2.排序分类的重要则是让我们分清楚轻重缓急、哪些事该做哪些不该做、怎么样提高效率。
3.而开始看参考书的阶段则是让我们知道这个知识图样的全貌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去拼凑他们。
思维导图→→→黑白三角笔记
《了不起的未來筆記術》小西利行
今年最佳读物,能发现新的设计思维方式,黑白三角笔记法属于结构化创新思考和笔记方法。
整理型笔记:经过整理的资讯才是武器,未经整理的资讯只是垃圾。
创造型笔记:严肃的工作更需要创造力,创新是成功的原动力。
沟通型笔记:沟通需要技巧,笔记是沟通的手段和工具。
黑白型笔记:使用白色三角发现创意,使用黑色三角发现隐性需求。
事务管理→→→子弹笔记法
《子弹笔记术》杉野干人
“ Bullet Journal (子弹笔记法)”尝试在最简单的纸笔中,用最易学的系统,解决任务的收集、排程问题,并建立有效的索引系统,可以说是需要时间管理的朋友会喜爱的笔记方法。
- 快速收集——快速罗列任务清单
- 简单排程——建立自己的子弹符号
- 轻松索引——通过标签快速检索
番茄工作法→→→单核工作法
《单核工作法图解》史蒂夫·诺特伯格
单核工作法其实和深度工作的原理类似,方法很简单,一共只需要五个步骤:
1、问自己“此时此刻我的时间最好用来做什么?”
2、写下最多 5 项候选任务。
3、把全景闹钟设到下一个整点或半点。
4、开始工作,单单专注于这 5 项里最重要的一项工作。
5、当闹钟响铃时可以稍事休息,或者进入下一个循环。
时间管理→→→精力管理&深度工作
《深度工作 : 如何有效使用每一点脑力》卡尔·纽波特
《 精力管理 : 管理精力,而非时间》吉姆·洛尔
最丰富、最快乐和最高产的生命的共通之处,是全情应对眼前的挑战,同时能够间断地放松,留给精力再生的空间。
如果尝试利用手段限制每段时间的花费,会发现其实我们真的会很有效率。
努力真的好累,但我还是愿意试一下!
再见2017,
你好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