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丽,是一名教师。她从大学毕业以后就从事的教师的行业。工作了十几年,除了教书,其他的技能都退化到不会做的。如果哪天中了彩票,她第一件事就是辞职。但是现在,她必须工作,因为她的家庭需要她每个月的稳定收入来维持开支。每天上班,她总是踩着点到,下班,总是到点就走,绝对不会加班。假如有另外一份工资高的稳定工作,她一定毫不犹豫的跳槽。
玲,也是一名教师。虽然不是特别喜欢教书,但是也不讨厌。可是,如果要教一辈子的书,又不是特别愿意,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过慢慢升到领导层去,最终的目标是当个校长。
红,也是一名教师。她认为教书对她来说就是她的价值体现。她喜欢看到学生求知若渴的眼神,也喜欢和学生成为朋友。她总是会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来辅导那些成绩差的学生。她觉得自己的工作意义非常巨大,是在培养祖国的栋梁。她为自己是一名教师而感到骄傲自豪。
看到上面三位教师,你觉得你现在的状态更像哪一位呢?是小丽,小红还是小花?其实,小丽对待教师是“工作”型,小红对待教师是“职业”型,小花对待教师是“事业”型。
相信每一位在上班的人,都希望自己从事的是“事业”而不是“工作”。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工作、职业、事业这些事。
首先,来了解下这三者的区别。
工作是用来谋生的,是用体力、脑力换金钱。职业是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不仅可以解决谋生的问题,还可以解决未来发展的问题,职业是服务单位的,而且是要索取报酬的。
事业则不仅仅可以解决谋生的问题和发展的问题,更加具备了各种责任,对家庭的责任,对同事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党员宣誓时,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这是事业,不是职业。
(二)
职业生涯三阶段模型是描述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不同阶段重点的理论模型,是新精英生涯结合美国积极心理学鼻祖塞里格曼提出的职业三阶段理论、舒伯生涯发展理论及员工个人生涯发展规律开发的职业生涯管理模型。
职业生涯三阶段的模型指出,职业三要素,兴趣能力与价值观并不可能同时达到匹配,而是按照阶段性慢慢形成匹配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职业发展目标与匹配重点。
职业生涯三阶段模型揭示了职业生涯发展的三个阶段:
1. 工作期:以生存为核心目标,以能力为核心职业匹配要素。
2. 职业期:以发展为核心目标,以价值为核心职业匹配要素。同时兼具发展事业的责任。
3. 事业期:以兴趣与自我实现为核心目标,以兴趣、能力、价值观三者为核心职业匹配要素。
在每一个时期个人职业生涯发展都有不同的侧重点。在一般情况下,个人在职业发展的过程中会从工作期逐渐向事业期推进。
如图所示,在生存期时,我们关注的重心是我们的生存问题,如果说的直白一点,那么就是物质基础的积累过程。当我们的收入已经超过自身的生存线时,我们可以进入发展期,我们的重心也随之转化成自身的发展。在发展期阶段,我们可以开始尝试拥有自己的事业,而这个事业或者来源于你的兴趣,或者来源于你的价值观,用小步快跑的方式来达到拥有自己事业的目的,如果失败,还可以退回我们的职业中,如果成功,当我们的事业为我们带来的回报超过了职业带来的回报,那么,我们就可以正式进入事业期了。
对比生涯三阶段的示意图,思考一下自己现在处于什么阶段?
如果还在生存期挣扎,那么就好好的关注当下的任务,即能力的提升和物质基础的累积。
如果幸运的你,已经跳过了生存期的话,那么接下来的任务是去探索自己的兴趣、能力、价值观,为拥有自己的事业做好前期的铺垫和准备。
当然,还有另外一条迈入事业的捷径,那就是为你的工作寻找意义,与自己的价值观进行绑定,然后全身心的投入并享受它!
你会选择哪一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