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持内心的宁静
在《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中,罗伯特·波西格把内心的宁静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上。
波西格在漫游途中,跟朋友们闲谈时说,他家里有一份日本制造的自行车的说明书,这份说明书开头第一句话是:组合自行车需要心平气和。
我们之前提到过,波西格说,要想心平气和并不简单,“那是整个事情的灵魂……我们所谓机器运转是否正常正是心平气和的体现。最后考验的往往是你的定力。如果你把持不住,在你维修机器的时候,很可能就会把你个人的问题导入机器之中”。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客观的物质,无论是自行车、摩托车还是其他家具,本身无所谓对错。机器并没有感受力。机器的好坏,要由它给人的感受来判断。从这个角度看,检验机器也是对机器使用者的一种检验。机器没有问题,除了机器本身之外,也表示使用者自身的情绪没有问题。
这是内心宁静在人和机器、人和科技之间的关系上扮演的角色。在人和工作之间的关系上,内心的宁静同样重要。波西格说:“保持内心的宁静在机械工作上不是一件小事。它是工作的核心。能使你平静的就是高级的手艺,反之,则是低级的。”
我们工作,可能是为了赚钱谋生,或者是为了取得世俗成就获得他人认同,但是,“最后真正重要的,是要达到内心的宁静,除此之外别无他物。只有内心宁静,我们才能觉察到良质的存在。无论进行任何工作,都必须要有良质。”
说到了这里,我们会发现,罗伯特·波西格说的“内心的宁静”,类似于后来积极心理学家说的“心流”。它是一个人沉浸在自己的工作中,达到物我两忘时感受到的那种宁静和喜悦。
那么如何达到内心的宁静呢?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内心的宁静和外界的环境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内心的宁静是一种自然的状态,是让人与周围环境完全融合在一起的状态。所以,在波西格看来,一位出家人在打坐,一位将军在前线隆隆的炮击声中凝视作战地图,或者一位机械人员在做万分一直的校准,都可能产生内心的宁静。这也是《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中著名的那句话想要表达的,“佛陀或耶稣坐在电脑和变速器的齿轮旁边修行,会像坐在山顶和莲花座上一样自在。”
然后,波西格把内心的宁静分为三种,分别是,生理上的宁静、精神上的宁静和价值方面的宁静。
生理上的宁静是指维持好的身体状态,你的身体需要得到恰当的照顾,让它维持在工作需要的最佳的状态,至少也不能低于工作的需要。精神上的宁静是指消除个人的杂念,能够做到集中注意力在工作上。价值方面的杂念,波西格视为最难得的。它指的是,一个人可以没有贪念和妄念,只是单纯地沉浸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状态中。他不会羡慕其他人,因为工作本身已经给予了他莫大的回报。
波西格举出了钓鱼的例子。人在钓鱼时,只是坐在那儿,一动不动,心中并不会刻意去想什么,也不会担心什么。坐在那里,进入钓鱼的状态后,一个人内心的紧张情绪和挫败感都会消失。只是静静地等着工作成果出现,也就是鱼咬上钓钩。
从钓鱼的例子中我们能学习到,在工作的时候,要想做到内心宁静,需要做的就是,忘记自己内心的情绪,只是专注在手中的工作,沉浸其中,享受过程本身,而不是同工作分离甚至对立,只想赶快结束。
波西格说:“在维修摩托车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内心的宁静,让自己不要和工作环境疏离,在做其他的工作时也是同样的。这一点做到了,其他的一切也就会变得很自然。内心的宁静会产生正确的价值观,正确的价值观会产生正确的思想,正确的思想会产生正确的行动。而采取了正确行动的工作,便可使别人从中看到做事人内心的宁静。 ”
波西格甚至认为,人类要改造更大范围的外部世界,改变的方法也不是从制度的变革等宏大问题着手。这样做,必然会涉及到各种分别心,涉及到各种关系的重新处理,涉及到各种各样的活动。他认为,更好的方法,不如先从一个人的“心灵、头脑和手”开始改变,从一个人如何对待他和工作的关系、他和世界的关系开始改变。
因此,波西格说:“有的人可以谈论如何改变人类的命运,我却只想谈论如何维修一部摩托车,我认为我必须说的这些更具有长远的价值。”
本期文章参考内容来源:《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作者罗伯特·M·波西格,重庆出版社
讲述:顾一菲
|周一到周日,每天零点更新,全年无间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