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闸镇便民服务中心通过各村党组织认真落实网格化管理职责,引导鼓励网格员密切关注困难群众生产生活动态,重点关注低保、特困、低保边缘、支出型困难对象等低收入人口以及乡村振兴部门认定的监测对象,践行“民政爱民 民政为民”的工作理念,认真开展各项救助帮扶工作。
(一)党建引领,构筑民生服务有力堡垒。高闸镇便民服务中心充分发挥党在社会救助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建立镇党委、政府统筹,民政办主抓,村党支部、网格员为主体,党员干部密切配合,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的社会救助协调机制。社会救助工作与党委中心工作同谋化、同部署,定期召开党委会传达学习社会救助、乡村振兴等政策理论文件,并定期安排镇村干部大会部署相关工作。建立社会救助评审机制,成立评审领导小组,每月按时召开社会救助评审会议,不断完善入户调查制度和评议听证制度。设立社会救助工作服务窗口,明确民政、残联、社保专干,严格落实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和责任追究等制度,切实有效提高工作效率、缩短群众办事时间,实现了让村民群众“最多跑一次”的目标。
(二)党群融合,提高特殊群体救助质效。每月集中开展重点人群和特殊群体“八必访”、“党员包抓送温暖”、“社工服务日”等活动,分级分类做好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儿童关爱保护、残疾人自强等领域特殊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和社会参与工作,推动形成全过程服务、全方位监督的社会救助帮扶体系,极大提升了社会救助服务的质效。开展动态帮扶救助工作,建立动态核查机制,不定期对城乡低保户家庭收入情况进行复查复审,每月排查上报死亡人员名单,根据低保家庭收入变化,及时办理调增、调减和取消低保待遇手续,及时将患重大疾病或受灾群众纳入低保。提升为民服务能力,以服务村民为中心,通过精细、精准、精明管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不断增强居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三)党员尽责,夯实便民服务工作根基。突出“主动发现、走访慰问、帮办代办”网格功能,坚持“纵到底、横到边”的摸排工作原则,帮扶责任人、村干部、网格员通过走访入户,对各村队困难群众全面开展摸底排查,摸清群众家庭实际情形和困难需求情况,做到情况清、底数明、问题准,确保“应保尽保、应退尽退、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利用微信群、微信公众号、支部主题党日、乡村大喇叭、LED电子屏、入户走访、发放宣传彩页等宣传方式,组织党员深入宣传讲解特困人员救助、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救助、高龄津贴以及其他救助等方面的内容、申报流程及标准进行全面宣传,要求广大党员干部把社会救助当成责任压实、作为实事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