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一篇文章,该记录什么呢?在过去的一年,我的时间都用在哪里?三分之一给了孩子,比起我的儿童文学事业,孩子也是很花心力的。对于男人来说,孩子只要自自然然长大,而对于女人来说,孩子每一天的成长都需要挂怀,关注的点滴甚至会影响到孩子未来的走向。女人总是想的很多!
在每天乘坐的车上,都会听到同事们谈论孩子的成绩,很想屏蔽却越发屏蔽不了,后来才发现不必如此。就如回避谈钱,可生活中又处处离不开钱,包括老公的工作变故,又似乎是缺钱导致的。与其纠结要不要关注分数,不如接纳这些刺激,允许自己多思考分数中务实的成分。对于往常,我的思维便是,钱是你努力工作的附属品,人不该为金钱所奴役。于是我和老公的金钱观很不同,他的务实,我的理想化,在他看来工作不过是挣钱途径而已,这样的想法应该也是很多人的金钱观或者说就业观。所以我们会看到賺快钱的网红,忙忙碌碌的人群中,很难去想所谓的工作意义。我不希望我的孩子成为被工作的人,在他有能力进入社会前,他能找到了自己天赋之所在。无论这天赋是什么?但我也不希望他像我这样过于理想化,毫不考虑生活的需要。
我常常感谢儿童文学的陪伴,我一直相信,并愿意以它作为未来人生要走的路。对孩子的理解,对自己的认同,对世界的眼光,都因这门学问而熠熠生辉。无论它挣钱不挣钱,无论它对未来发展如何?就像法布尔研究昆虫,只有自己能体会其间的乐趣,而能够用自己热爱养活自己,并影响到别人,这是多么了不起的事啊!
我思考着我对儿童文学深入的轨迹,从2012年借考研学习了大量儿童文学专业知识,当年也取得了儿童文学考研单科131分高分。之后虽然没有继续深造,但在自己教书的单位,做了三年每周一次的读书活动(2014-2017年),读了大量儿童文学的作品。2018-2019年备孕到生娃期间,画了许多儿童插画,让儿童文学变得更加有艺术鉴赏力。2019-2022年则是走向专业阅读推广人的几年,从筹办阅读活动,到报名中级阅读师,一步步在朝着儿童阅读课程化方向发展。而且也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越来越坚信自己要走的路,成为一名儿童文学创作者兼学者,平常的工作便是做阅读推广。正是这个清晰的目标,让我未来生活充满着期待。
想着这种靠近理想化的路径,内心总能被同频的人所激动。我也多么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走向类似的路,一个热爱篮球的人才更会被迈克尔•乔丹倾倒,一个做儿童文学的人,才能在听到“蒋风”“朱自强”“梅子涵””彭懿”“任溶溶”这样的名字有多激动。当某一天在一场大会上看到真人出现,有多么自豪。我期待孩子也有我类似的体验。所以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我要给他介绍很多角色,那些有趣有灵魂的人物。如淘气包尼古拉一样的“玛德琳”,如赵大霖一样重视儿童的“甘伯伯”,还有如《好脏的哈利》一样的逃跑小乔,在《活了一百万次猫》里去体会爱和自由,如《小王子》中的飞行员成为孩子们麦田的守望者,《长袜子皮皮》抑或者《窗边的小豆豆》永远都有守护住她们纯真的大人······童书里有趣的角色太多。
前几天看到朋友圈一段林徽因的文集摘抄“太感性过不了柴米油盐,太理性则过不了风花雪月,余生只愿,手执烟火以谋生,心怀诗意以谋爱,过成自己喜欢的样子。”除了追求理想化的童书的诗意外,我也深刻认识到期待孩子也很务实。去华师读公共管理,另外一个目的,便是实证研究,保持感性与理性的平衡。无论是儿童文学还是公共管理放在整个大道之中去理解就会发现其实也有相通之处,在北师大王泉根老师一篇学术论文中提到“儿童文学以善为美,而成人文学则是以真为美。”所以写给孩子的作品,一般结尾处会做出柔和的处理。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主,市场及第三部分等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活动,其目的也是为了追求效率同时兼顾公平,同样追求善,可能这种善是大部分人的善,而无法像文学尊重到每个个体。一个是感性化的文学,它追求大道;一个是理性化的管理,它追求落地。这世间学问的确都有其可爱之处,也有其相通之处,我也希望孩子能在未来人生路上做好务实和理想化的平衡。
这样想想,我对孩子还是有期待的,我期待他追求学问,做一个既务实又有理想情趣的人。期待他做人,像他的名字一样,做一道风景一样,既有遗世独立的傲骨又有与山川草木为伍的随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