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辈子可能没机会见火山爆发,
但你一定要尝尝火山岩上种的米。
响水大米,因长在火山岩石上,
又称“石板米”。
在镜泊湖畔的“塞上江南”,
就有这样一位在火山岩上种粮的农民,
他叫张庆海。
10岁,就跟随父母行走在稻田间,
施肥、播种,插秧、收割,
一年四季,年年如是。
一做就是几十年。
“每个人生来都有自己的使命,
我的使命就是种好响水大米。”
不能让祖上传下来的好东西,
在我这一辈埋没了。
张庆海固执的认为
原始的就是最好的。
在播种育苗施肥过程中一律采用人工,
“即使产量会较低,
但品质却是最自然的”。
响水大米,
颗粒丰满,质地坚硬,
色泽青白、透明纯净,
焖出的饭,
汤似鲜乳,米如油注,
饭质柔软,香味袭人。
"太白之鹿、率滨之马、
卢城之稻、北海之鳍”。
这“卢城之稻”就是指响水大米。
“在古时候
这是进贡给皇上的御米。
放在新中国,是人民大会堂的国宴用米。”
响水大米
之所以品质优良,
得益于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亿万年前的的火山爆发,
火山岩浆流淌凝固
形成大面积玄武岩“石板地”。
千洞万孔的玄武岩上一层厚厚的腐殖土,
横贯其中的牡丹江。
水土肥沃,
给响水大米独一无二的生长环境。
“环境再好,也害怕天灾”。
张庆海最害怕的不是水稻种植期间,
一日胜似一日的劳累与辛苦。
而是看着本应茁壮成长的秧苗,
被恶劣天气摧残,
自己却无能为力。
稍有空闲,
他就在琢磨怎么推陈出新。
近年,在政府的支持下,
张庆海的粮田
大胆采取“鸭稻共存”的生产模式。
动植物同生共做,
不仅活化了土壤、增加含氧量,
使水稻更具有耐受性,
而且保证了稻米的纯天然优质性。
我生在这里,
我就要用全部精力去完成
这片土地赋予我的使命。
未来还将继续探索,
力求更好。
民以食为天,
食为安为先。
“惠泽福民的事业
值得我一辈子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