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滴敲窗渐作声

        写文字算是我一种喜好,虽然才疏学浅,但依然愿意趴在文学的门前,试图窥窥前堂传来的某些微光,可惜这种机会太少太少。

        人间四月天时,公司官宣有一个新闻培训班开班了,第一眼看到兴趣不高,毕竟如我四十出头,应该要为年轻人让让路。再说二十二年企业的就职,各种类似培训参加了太多,好像收获也就那样吧。

        再次动心思时是因为培训的课程设置,专业性挺强,要不把手中的工作放放,去聆听聆听,或许……

        果然我还是来了,只是满眼望去还是年轻人的天下,又有些埋怨自己凑热闹!但既然来了,那就听听吧,能在疫情之下有这样的学习还是不错的。

        听到了主办部门的开班说明,才知道有一群人为了大家能如期培训费老劲了,才知效网上同时有千人同步学习,更看到每位同期同学都有自己的认真,看来能参加或许是荣幸。

      三十六计开篇,新闻如何在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况下,妙借三十六计最大化的宣传。初听来似于我无关,却某瞬间听到了心里,有收获。

      七零后同龄人精心讲解了对新媒介的融合创新,让我即认同又不通,在或点头认同,或停笔自思,我是接收到信息了!午时阳光正好,绝大多数同学都离开了教室,我却安心等待同龄人说结束课程,因为他吸引我了。

        “人物如何做到真实感人?朴素中带有张力和诗意!”

        “采访占70%,写作占30%!”

        新华社张严平老师的语音绕耳不断,大珠小珠落玉盘,忍不住随着老师的分享搜寻她的文章,果然让我遇到了光。

        我关注了,极其认真的关注了,妥妥的为自己选择参训点赞。

        新闻摄影是一个专业的领域,我对摄影其实充满了排斥,本准备且听之吧。自己也有些走神,却又被干货满满的拉回了课堂,桂笑冬我记住了,中国传媒大学出品不错,希望是个好的开始。

      小屏?大屏?当一段段充满视觉冲击的震撼让我热血时,看似懒散的描述却让我感受到年轻团队的合作力量,这个时代我有些跟不上节奏了!央视制作,热搜背后洋溢着青春蓬勃;铁血军营,顶配展示却是一群看似弱弱的后辈,果然厉害!

        三天的课程还有明天一天,第二天课后我意犹未尽,我充满了期待,果然还是头脑需要风暴些。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阳光正好肯定不会有雨,教室有窗我却听见,点滴敲窗渐作声。明天值得期待,清清头脑看是否能盛下明日的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